以曹操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以曹操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方面善于以简练的语言刻画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在写出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同时,进一步揭示了人物性格中包含的社会文化的内涵,使人物成为个性鲜明同时也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文学典型形象。
曹操被誉为“古今来奸雄中的第一奇人。”毛宗岗的评语说明曹操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而且其性格中包含了为现实生活中简单意义的反面人物所不具备的丰富内涵。曹操性格异常丰满丰厚,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他将奸与雄这两个在道德的层面来说似乎是对立的性格因素极为和谐而自然地集于一身,他既是一个少有的大奸臣,身上的确又有难得的豪侠英武之气。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曹操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三国演义》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这种单纯鲜明的性格,犹如京剧的脸谱化表演,容易为读者所把握。
(1)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复杂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2)诡谲多变、心狠手毒。作品在曹操出场时就介绍了他幼年诬叔欺父的故事。他口是心非、诡计多端的恶劣行径,越到后来越是变本加厉。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借王垕的头,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为了防备有人暗中谋杀,他假托“梦中好杀人”,拔剑斩了替他盖被的近侍,曹操有一套收买人心、笼络部下的手段,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的罪恶企图与残暴行为。
(3)雄才大略,识见不凡;器重人才,深得将心;老谋深算,精明强悍;败而不馁,顽强乐观。如第十二回写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惶败逃,后负伤逃出,众将拜伏问安,他却仰面大笑道:“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这种处变不惊、在险境中镇定自若的表现,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多次,形成一种个性特征。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到褒贬爱憎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应该说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第2题: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大多具有类型化特征,如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武。试以上述人物形象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正确答案: (1)单一性。即重要人物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起决定作用。
(2)稳定性。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缺少发展变化。
(3)和谐性。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于和谐状态,回避性格的复杂性。

第3题:

试举例分析,《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有怎样的特点?


正确答案: A.人物以出场,就确定其基本性格,以后通过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言行的描写,来反复强化人物的这一主要性格特征,这样的人物形象的性格基本上是处于稳定不变动额静穆状态,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B.采用传奇性的情节和典型化的细节来凸现人物性格特征。
C.善于运用夸张、对比、
烘托和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D.善于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达到以意传神的地步。

第4题:

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正确答案: 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构思时,主要采用了似下几种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对各种史料重新组织,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无依据的内容,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个别事件加以改动而成为新的情节因素。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即将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加以渲染铺叙。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法方面,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出。《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这一特征足以托起整个形象。
(2)稳定性。即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强调本质、一致、必然、普遍,不强调性格变化,使主要人物特征反复出现在不同事件中,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3)和谐性。即让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性格复杂性。体现一种中和之美。这种和谐性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使现象能比较直接地表现本质;二是回避理智与感情有矛盾,保持人物单一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祖,但它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推向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创造了一系列千古不朽的人物典型。

第5题:

《三国演义》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正确答案:(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用多 次涂抹、反复上彩的方式不断渲染,使人物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厚重感。
(2) 作者对人物的主要性格侧面把握准确,这就使这一个主要人物同其他的人 物区别开来。
(3)对比烘托是塑造人物的又一手法。
(4)善于捕捉人 物的气质特征,选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使人物凸现出来。

第6题:

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际遇、不同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到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决然造反上山的思想变化的曲折过程是写得最出色,也是写得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最主要的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教头的职位、优厚的收入、美丽的妻子、舒适的生活,使林冲养成了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性格,一心想保持信富贵安逸的幸福生活。即便高衙内调戏了他的妻子,也息事宁人,忍气吞声。
林冲上梁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的过程。作者写他性格中的弱点以及思想性格的转变有社会根源、现实依据。他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时时怀着“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郁闷。逼上梁山的“逼”字,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妻子被调戏后,高衙内并没有善罢甘休,一而二,再而三地陷害他。他开始有所反抗,但他算账是找协从者陆谦而不找主要的仇人高衙内。他的反抗是有限的,反抗的范围和程度也是有限的。面对奇耻大辱,他再次忍让了。
作者通过林冲老婆被“花花太岁”看中企图调戏这个情节,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也提示了梁山起义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兴旺发达的社会根源,表达了深刻和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在发配沧州的路上,受尽两个差拨的欺压、凌辱,但林冲还是忍受下去了,直到最后,火烧草料场,他才忍无可忍了,才不得不挺身反抗,杀了高俅的爪牙,雪夜上梁山。
由于林冲的反抗道路极为曲折,所以一旦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就变得异常清醒和坚决,成了梁山上反抗意志毫不动摇的首领之一。

第7题:

小说运用对照原则塑造人物,体现了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在对照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形成过程。请以克洛德·孚罗洛为例试作分析。


正确答案: 早年的克洛德勤奋好学,潜心钻研科学,他怜爱弟弟,收养了弃儿伽西莫多。可以说早期的他博学而富有爱心。后来他当上副主教,恪守教规,可是却爱上了爱斯梅拉达。在宗教的禁欲主义的压抑中,他的精神开始扭曲,对爱斯梅拉达的爱变成要么得到,要么毁灭的变态欲念。他成了精神上的畸形人。此时的他变成了一个阴沉、残暴的魔鬼。

第8题: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成功地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其中“三绝”更是另古往今来的读者赞叹不已,被称为“智绝”的是()。

  • A、关羽
  • B、曹操
  • C、诸葛亮
  • D、周瑜

正确答案:C

第9题:

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仁君”的理想形象。

  • A、关羽
  • B、张飞
  • C、刘备
  • D、曹操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以拉斯蒂涅形象塑造为例,谈谈巴尔扎克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写,为刻画典型性格服务。力图为人物提供真实具体的活动背景,使人物获得真实感、典型性。如《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为刻画这一形象,作者为他提供了构成鲜明对比的伏盖公寓和贵族沙龙两种环境。贫穷、肮脏、闭塞的伏盖公寓,是巴黎下层社会的缩影,而富丽堂皇、珠光宝气的沙龙,是上层贵族的聚集地,两个交替出现、反差强烈的世界为野心家拉斯蒂涅的成长发展提供真实依据。他以伏盖公寓为基地,向“上流社会”猛冲,“上流社会”诱惑着他,伏盖公寓更促使他他对眼前世界的厌弃,上下两个熔炉合铸了这个典型性格。环境和人物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环境的变化促使人物的发展,典型人物又使环境具有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