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加密中,由两个相邻的已知点A、B向待定点P观测水平角∠PAB和∠ABP。这样求得P点坐标的方法称为什么法?()

题目
单选题
平面控制加密中,由两个相邻的已知点A、B向待定点P观测水平角∠PAB和∠ABP。这样求得P点坐标的方法称为什么法?()
A

后方交会

B

侧方交会

C

方向交会

D

前方交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这些控制点称为(),相邻导线点间的距离称为(),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称为()

A导线点,导线边,转折角

B转折点,导线边,转折角

C导线点,导线边,水平角

D转折点,导线边,水平角


正确答案:A

第2题:

在两已知点上分别安置仪器,观测两个水平角,测定未知点坐标,称为距离交会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3题:

在一个已知点和待定点设站,利用观测的两个水平角从而确定待定点坐标的方法是()。

A、测角前方交会

B、测角后方交会

C、测角侧方交会


答案:C

第4题:

(2011 年) 如图,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 1、 2 测定未知点 P 的高程,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 其中 Hi 为高程, hi 为高差, ni 为测站数。 P 点的高程值应为() m。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答案:C
解析:
由1号点测至2号点的观测高程为35.60+0.60-0.60=35.60,而2号点的已知高程为35.40,闭合差为35.60-35.40=0.20,根据6.2(3)中的知识,闭合差按照测站数反号分配,闭合差分配过后h1应该为0.60-0.20/3×2=0.47,所以P点高程应该为35.60+0.47=36.07m。

第5题:

平面控制加密中,由两个相邻的已知点A、B向待定点P观测水平角∠PAB和∠ABP。这样求得P点坐标的方法称为什么法?

A.后方交会
B.侧方交会
C.方向交会
D.前方交会

答案:D
解析:
提示:参见前方交会法。

第6题:

平面极坐标系中,点P位置可用(r,q)来表示,这两个量就称为点P的()。

A、极径和极角

B、极坐标

C、直角坐标

D、自然坐标

E、x轴和y轴

F、法向分量和径向分量


参考答案:AB

第7题:

如图所示,已知A,B为直线L:y=mx-m+2与抛物线y=x2的两个交点。
(1)直线ι经过一个定点C,试求出点C的坐标;(2分)
(2)若m=-1,已知在直线L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点P与坐标原点0不重合),且△ABP的面积为(3√13)/2,求点P的坐标。(6分)


答案:
解析:
(1)直线L:y=m(x-1)+2,当x=1时,y的取值与m无关,此时y=2,所以直线过定点(1,2);

第8题:

在进行平面控制点加密时,从两个相邻的已知点A、B向待定点P观测水平角∠PAB和∠ABP,以计算P点坐标的测定方法,称为()。

A、测边交会

B、侧方交会

C、前方交会

D、后方交会


正确答案:C

第9题:

平面控制加密中,由两个相邻的已知点A、B向待定点P观测水平角∠PAB和∠ABP。这样求得P点坐标的方法称( )法。

A.后方交会
B.侧方交会
C.方向交会
D.前方交会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如图,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为高程,为高差,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米。


A.A.36.00
B.B.36.04
C.C.36.07
D.D.36.10

答案:C
解析:
通过两次观测可求出两次观测高程闭合差为0.2m,一共观测了3个测站,按测站数反号成比例分配Vi=(-0.2/∑n)·ni=(-0.2/3)*2=-0.13,可以求得P点的高程值为36.07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