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与某旅行社签订了国内旅游组团标准合同,并一次性付清团款。在该旅行社的组织下,黄某等30人去九寨沟、黄龙旅游。但游览九

题目
问答题
黄某与某旅行社签订了国内旅游组团标准合同,并一次性付清团款。在该旅行社的组织下,黄某等30人去九寨沟、黄龙旅游。但游览九寨沟后赶赴黄龙时,天降大雨,随时有塌方的可能。导游人员考虑到游客的生命安全,在征得车上26名游客同意(黄某等4人反对)的前提下,取消了黄龙旅游计划,改游牟尼沟,并报告了旅行社。回来后,黄某等4人认为旅行社违约取消黄龙景点,投诉了该旅行社,要求旅行社退回全部费用并承担相应损失。导游人员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刘某等3名旅游者报名参加了当地A旅行社组织的“北京六日游”.并签订了旅游合同.但由于人数不足.A旅行社临时把刘某等3人转给了B旅行社.直到出发当日.刘某才得知.在旅游过程中.又因为B旅行社与当地的接待的C旅行社之间发生了团款纠纷.导致行程中的故宫、颐和园等景点被迫取消.旅游者十分不满.旅游结束后.刘某等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认为故宫.颐和园是非常重要的景点.这些地方没去等于白去了北京.要求A旅行社赔偿全部旅游费用.A旅行社辩称.当时已经把刘某3人转给了B旅行社.自己没有赚一分钱.此次旅游景点的遗漏.完全由于B旅行社造成的.应向有过错的B旅行社提出.请问A旅行社的辩解是否成立?


正确答案:
A旅行社辩解不成立.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旅行计因故不能成团.将已签约的旅游者转让给其他旅行社出团时.要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本案例中.A旅行社转让时.刘某并不知情.A旅行社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旅游者要求赔偿全部旅游费用的要求也是不合适的.根据《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擅自改变活动日程.减少或变更参观项目.应当退还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并赔偿同额违约金.

第2题:

2009年2月,某旅行社接待香港某旅行社组织的内地观光团,按照合同约定,该旅游在北京游览4天,其中2月22日是游览长城。该旅行社委派关菜担任该团陪同。关某未经旅行社同意,擅自将游览长城的日期改为2月14日,即离京的前一天,而将2月11日改为购物。旅游团的团员对此变更曾表示异议,但关某称此变更是旅行社的安排。不料,2月13日晚天降大雪,2月14日晨该旅游团赴长城时,积雪封路,只得返回。翌日,该旅游团离京返港后书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该旅行社委派的导游未征得旅游者的同意,擅自改变旅游行程,经了合同约定,造成旅游团未能游览长城,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旅行社则辩称,该旅游行程,属导游个人行为,与旅行社无关,而导游关某则辩称,造成长城未能游览,是由于大雪封路的原因,属于不可抗力,依据法律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

请运用所学法律法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导游员的辩解是否成立?什么是不可抗力?

(2)旅行社的辩解是否成立?


正确答案:
(1)导游员的辩解不成立。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旅行社的辩解也不成立,导游的行为应视为旅行社的行为。所以,旅行社应承担责任。

第3题:

案例二十:

1999年7月,北京某中学教师14人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云南旅游团.黄某为该团导游.时至出发日,黄某发现7位教师携带孩子同赴云南,即向旅行社报告并要求他们增交旅游费用.该7位教师增交了交通、餐旅费300元/人,但该7位教师坚持不另付门票钱,由此发生争执.一位教师拨打了110报警.警方将黄莱带离现场询问后又送回.黄某对教师的行为十分恼火,遂向旅行社请示,不愿继续带此团.经旅行社同意,黄某请地接社负责关照此团后,返回北京.该旅游团如期 返京后投诉,认为黄某擅自弃团,属中止导游活动,要求处罚黄某并退赔旅行费用及经济损失.请依据所学法律、法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中止导游活动?黄某的行为是否属于中止导游活动?为什么?


正确答案:
答: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中止导游活动是导游在旅游行程中,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行为.黄某的行为不属于中止导游活动.因为中止导游活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在旅游行程中,二是必须是擅自中止,三是必须是彻底中止.导游黄某不是擅自中止,所以不属于中止导游活动.

第4题:

1999年2月,某旅行社接待香港某旅行社组织的内地观光团,按照合同约定,该旅游在北京游览4天,其中2月22日是游览长城。该旅行社委派关某担任该团陪同。关某未经旅行社同意,擅自将游览长城的日期改为2月14日,即离京的前一天,而将2月11日改为购物。旅游团的团员对此变更曾表示异议,但关某称此变更是旅行社的安排。不料,2月13日晚天降大雪,2月14日晨该旅游团赴长城时,“雪拥居庸车不前”,积雪封路,只得返回。翠日,该旅游团离京返港后书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该旅行社委派的导游未征得旅游者的同意,擅自改变旅游行程,经了合同约定,造成旅游团未能游览长城,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旅行社则辩称。该旅游行程,属导游个人行为,与旅行社无关,而导游关某则辩称,造成长城未能游览,是由于大雪封路的原因,属于不可抗力,依据法律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

(1)导游员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什么是不可抗力?

(2)旅行社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旅行社应否承担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

49、(1)导游员的辩解不成立。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所谓不年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旅行社的辩解也不成立,导游的行为应视为旅行社的行为。所以,旅行社应承担责任。

第5题:

2010年2月,某旅行社接待香港某旅行社组织的内地观光团,按照合同约定,该旅游团在北京游览4天,其中2月12日是游览长城。该旅行社委派张某担任该团陪同。张某未经旅行社同意,擅自将游览长城的日期改为2月14日,即离京的前一天,而将2月11日改为购物。旅游团的团员对此变更曾表示异议,但张某称此变更是旅行社的安排。不料,2月13日晚天降大雪,2月14日晨该旅游团赴长城时,积雪封路,只得返回。翌日,该旅游团离京返港后书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该旅行社委派的导游未征得旅游者的同意,擅自改变旅游行程,违反了合同约定,造成旅游团未能游览长城,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旅行社则辩称。该旅游行程,属导游个人行为,与旅行社无关,而导游张某则辩称,造成长城未能游览,是由于大雪封路的原因,属于不可抗力,依据法律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

请运用所学法律法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导游员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什么是不可抗力?

(2)旅行社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旅行社应否承担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

(1)导游员的辩解是没有道理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在接受旅行社的委派进行导游活动的过程中,不得私自删减、增加、变更接待计划。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旅行社的辩解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导游人员是接受旅行社的委派而从事导游活动的,旅行社应对导游人员带团过程中的行为负责。因而旅行社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6题:

2007年10月28日.胡某与某市的GL旅行社签订了国内旅游组团标准合同.并交款3800元.同年11月2日.在该旅行社的组织下.胡某等26人出发到丽江和玉龙雪山旅游.但游览丽江后赶赴玉龙雪山时.由于下雨、山路崎岖等原因.道路湿滑十分难行.有翻车的可能.导游员考虑到游客的安全.在得到车上的21名游客的同意(康某等5人反对)后取消了去玉龙雪山的旅游.改游大理.并报告了旅行社.回来后.康某等5人认为旅行社违约取消玉龙雪山景点.到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投诉.要求旅行社退回全部费用并承担相应损失.

请你运用所学法律、法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导游员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旅游者的投诉是否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应如何处理这起纠纷?


正确答案:
(1)导游员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尽管康某等五人反对.但是由于发生了法定的紧急情况.导游员只要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就可以行使该项权利.
(2)旅游者的投诉不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应依据《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文规定.撤销立案.通知康某等五人并说明原因.

第7题:

2009年9月28日,张某与本市的光辉旅行社签订了国内旅游组团标准合同,并交款4800元。10月2日,在该旅行社的组织下,张某等28人出发到龙胜和三江旅游。但游览龙胜梯田后赶赴三江时,由于下雨、修路等原因,道路湿滑十分难行,有翻车的可能。导游员考虑到游客的安全,在得到车上的23名游客的同意(张某等5人反对)后取消了去三江的旅游,改游荔匍,并报告了旅行社。回来后,张某等5人认为旅行社违约取消三江景点,到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投诉,要求旅行社退回全部费用并承担相应损失。

请运用所学法律法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导游员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旅游者的投诉是否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应如何处理这起纠纷?


正确答案:
(1)导游员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尽管张某等五人反对,但是由于发生了法定的紧急情况,导游员只要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就可以行使该项权利。
(2)旅游者的投诉不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应依据《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文规定,撤销立案,通知张某等五人并说明原由。

第8题:

2008年6月.某旅行社接待澳门某旅行社组织的内地观光团.按照合同约定.该旅游团在北京游览4天.其中6月16日是游览长城.该旅行社委派俞某担任该团陪同.俞某未经旅行社同意.擅自将游览长城的日期改为6月17日.即离京的前一天,而将6月16日改为购物.旅游团的团员对此变更曾表示异议.但俞某称此变更是旅行社的安排.不料.6月16日晚天降大雨.6月17日晨该旅游团赴长城时.因山体滑坡.道路瘫痪.旅游团只得返回.翌日.该旅游团离京返港后书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该旅行社委派的导游未征得旅游者的同意.擅自改变旅游行程.违反合同约定.造成旅游团未能游览长城.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旅行社则辩称:该旅游行程.属导游个人行为.与旅行社无关;导游员俞某则辩称:造成长城未能游览.是由于塌方封路的原因.属于不可抗力.依据法律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导游员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什么是不可抗力?

旅行社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旅行社应否承担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
(1)导游员的辩解不成立.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延迟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旅行社的辩解也不成立.导游员的行为应视为旅行社的行为.所以.旅行社应承担责任.

第9题:

2007年9月28日,王某与某旅行社签订了国内旅游组团标准合同,并交款4900元。同年10月2日,在该旅行社的组织下,王某等25人出发到九寨沟和黄龙旅游。但游览九寨沟后赶赴黄龙时,由于下雨、修路等原因,道路十分难行,且有翻车的可能。导游员考虑到游客的生命安全,在征得车上20名游客的同意(王某等5人反对)后取消了去黄龙的旅游,改游牟尼沟,并报告了旅行社。回来后,王某等5人认为旅行社违约取消黄龙景点,到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投诉,要求旅行社退回全部费用并承担相应损失。

请你运用所学法律、法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导游员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旅游者的投诉是否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应如何处理这起纠纷?


正确答案:

(1)导游员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尽管张某等5人反对,但是由于发生了法定的紧急情况,导游员只要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就可以行使该项权力。
(2)旅游者的投诉不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应依据《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文规定,撤销立案,通知张某等5人并说明理由。

第10题:

2007年8月10日至15日,赵某等15名上海旅游者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九寨黄龙四飞五日游”’按合同约定应于8月14日乘飞机从九寨沟返回成都,但由于雷电天气,预定航班被取消.旅行社为了确保8月15日准时乘上成都至上海的航班,拟改乘大巴赶回成都,但与旅游者协商未达成一致,旅游者坚持按约定乘机返回成都,导致团队滞留九寨沟2天,直到8月17日旅行社设法买到机票后才回到成都.李某等旅游者为此投诉至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他们滞留九寨沟期间的食宿费用及误工费.

请问:

(1)该旅行社是否违约,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正确答案:
 2.答案要点:(1)旅行社违约,但应当免除承担违约责任.因为按合同约定,旅游者应于8月14日乘飞机返回成都,所以应属违约.但旅行社违约是由于雷电天气,航班被取消所致,即属不可抗力所致,因而应该免除承担违约责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