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今年40賋出头,正义感很强,好打抱不平。在一次见义勇为时,王明行为过当,致犯罪嫌疑人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题目
单选题
王明今年40賋出头,正义感很强,好打抱不平。在一次见义勇为时,王明行为过当,致犯罪嫌疑人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是社会工作者老李的服务对象。王明对自己被判刑非常困惑,情绪低落。面对王明的困惑,社会工作者最适当的做法是()。
A

劝他在缓刑管闲事,好好反省自己

B

肯定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使其能够肯定自己

C

对他的问题不作正面回应,防止他情绪波动

D

指出他冲动好斗的性格特征,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某系某单位工作人员,1983年9月退休。1990年,他被另一单位聘用。1993年8月,王某因挪用公款而被逮捕,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五年。为此,王某原工作单位做出了“关于取消王某退休待遇的决定”。 1997年5月,王某刑罚解除。之后,王某申请仲裁,要求恢复其退休待遇。仲裁部门处理结果为:王某缓刑考验期间不享受退休待遇;信用合作联社自其缓刑期满之日起恢复王某的各项退休待遇。


答案:退休费是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休后的生活保障费,尽管退休费也视退休者的工龄及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但它毕竟不属于劳动报酬或工资,无须退休者用劳动来换取。既然是作为“生活保障费”,则无论退休者受何处分,均应发给。根据《劳动人事部关于退休职工被判缓刑期间可否享受退休待遇的复函》的规定,“退休职工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在缓刑期间可以继续享受原退休待遇。”一些用人单位将上述规定中的“可以”二字理解为把决定权交给了用人单位,如果退休职工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就可以不发给其退休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应该说,决定权应在于退休职工,只要退休职工要求享受退休待遇,就可以享受。本争议是调解结案的。王某放弃了缓刑期间的退休待遇,只要求自其刑罚解除之日起恢复其退休待遇,这一主张自应得到仲裁机构的支持。劳动者及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权利不能随意剥夺。

第2题:

王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发现其过去曾 犯有贪污罪,对王某应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 ( )


正确答案:A
《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故选A。

第3题:

王明今年40出头,正义感很强,好打抱不平。在一次见义勇为时,王明行为过当,致犯罪嫌疑人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是社会工作者老李的服务对象。王明对自己被判刑非常困惑,情绪低落。面对王明的困惑,作为社会工作者,适当的做法是( )。

A.劝他在缓刑期间少管闲事,好好反省自己

B.肯定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使其能够肯定自己

C.对他的问题不作正面回应,防止他情绪波动

D.指出他冲动好斗的性格特征,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


正确答案:B

第4题:

小华是个正义感很强的年轻人,乐于助人。但在一次见义勇为中,小华行为过当,致犯罪嫌疑人重伤,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小华对自己被判刑难以理解,情绪低落。如果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社会工作者恰当的做法是( )。
?

A.劝他在缓刑期间少管闲事,好好反省自己

B.肯定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使其能够肯定自己

C.对他的问题不做正面回应,防止他情绪波动

D.指出他冲动好斗的性格特征,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第5题: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包括( )。

A.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的盗窃犯任某

B.郭某在服刑期间悔改表现好,被裁定假释

C.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的邓某

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王某


正确答案:BCD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包括:(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第6题:

张强告诉王明,“我买了台新电脑,旧电脑送给你吧!”王明立即对张强说,“好的。”过了几日,王明问张强要电脑时,张强告诉王明电脑已经送给别人了。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合同已成立,张强的行为构成违约

B.张强的行为构成侵权

C.合同已成立但未生效,张强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D.张强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参考答案:D

第7题:

王某(17岁)因犯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缓刑考验期内,又犯绑架罪,依法应当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是累犯 B.王某实际执行7年以后,可以被假释 C.对王某依法应当撤销缓刑,根据“先减后并”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D.对王某依法应当撤销缓刑,将盗窃罪有期徒刑1年和绑架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D
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王某犯后罪是尚未满18周岁,因此不是累犯,而且前罪判处的是缓刑, 刑罚尚未执行,因此也不可能构成累犯。根据《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 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王某虽然不构成累犯,但是,因犯绑架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依法不能 适用假释。王某盗窃罪所判的1年有期徒刑因被宣告缓刑,刑罚尚未执行,因此不存在“先减后并”的问 题,而应该撤销缓刑,直接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期即可。故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说法正确。

第8题:

何亮在一次见义勇为中行为过当,致犯罪嫌疑人残疾,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2年。何亮对自己被判刑非常困惑,情绪低落。作为社会工作者,恰当的做法是( )。

A.劝他在缓刑期间,好好反省自己

B.肯定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使其正确认识自己

C.避而不谈问题,只关心其生活状况

D.指出他冲动好斗的性格特征,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


正确答案:B

第9题:

小华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年轻人,乐于助人。而在一次见义勇为中,小华行为过当,致使犯罪嫌疑人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小华对自己被判刑难以理解,情绪低落。如果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社会工作者恰当的做法是()。

A.劝他在缓刑期间少管闲事,好好反省自己
B.肯定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使其能够肯定自己
C.对他的问题不做正面回应,防止他情绪波动
D.指出他冲动好斗的性格特征,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在优势视角理论看来,几乎所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据此,本题选B项。

第10题:

郑飞是一位正直的青年人。在一次见义勇为中,郑飞行为过当,致犯罪嫌疑人重伤,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1年,是社会工作者老李的服务对象。郑飞对自己被判刑非常困惑,情绪低落。此时社会工作者恰当的做法是()。

A:劝他在缓刑期间少管闲事,好好反省自己
B:肯定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使其能够肯定自己
C:对他的问题不做正面回应,防止他情绪波动
D:指出他冲动好斗的性格特征,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老李应该运用优势视角的方法为郑飞提供服务。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相对应的理论视角。在矫正工作领域,传统的观念是将矫正对象看做是“有问题”的一群人。从这一视角出发,工作的重点就放在对矫正对象的严格监管和强制性的教育上,目的是防范问题的再发生。而优势视角理论却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潜能,即便是曾经违法犯罪的矫正对象也如此。优势视角下的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服务对象的问题,是更多地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发现、发挥和发展矫正对象的“优势”方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