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和伪证罪的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
多选题
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和伪证罪的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

B

徇私枉法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之便,伪证罪则无利用司法职务之便的行为特征

C

徇私枉法罪是一种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伪证罪则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行为

D

徇私枉法罪主要以作为的方式枉法行为,伪证罪主要以不作为的方式妨害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关于伪证罪的主观方面的表述中,正确的()。

A.过失不构成本罪

B.本罪的目的在于陷害他人

C.本罪的目的在于包庇罪犯

D.证人由于记忆不清提供了不符合事实的证明,不构成伪证罪


参考答案:A, D

第2题:

下列不属于伪证罪与包庇罪的区别的是()。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时间不同

C.犯罪的庇护对象不同

D.犯罪客体不同


参考答案:D

第3题:

假如丙丁拒绝了乙的教唆,乙捏造丙丁抢劫,并找来妇女戊充当被害人。甲明知是假案仍然立案侦查,并将丙乙刑事拘留。则( )

A.甲徇私枉法罪

B.乙诬告陷害罪

C.乙伪证罪

D.戊伪证罪


正确答案:ABD
【考点】徇私枉法罪;诬告陷害罪;伪证罪
【解析】乙编造了整个“抢劫案件”并启动了刑事追诉程序,故即使有编造证据的行为,也仅以诬告陷害罪论处。戊的定性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假如戊仅仅以“被害人”身份作证,应是伪证性质。假如戊事先参与了乙的无限预谋,并充当被害人的角色,应构成乙诬告陷害罪的共犯。

第4题:

关于伪证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伪证罪只可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
B.伪证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C.伪证罪的主观方面不需要具有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
D.伪证罪的最高刑是7年有期徒刑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伪证罪的刑法规定。参见《刑法》第305条伪证罪的规定。

第5题:

关于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手段不同C.犯罪侵犯的客

关于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手段不同

C.犯罪侵犯的客体不同

D.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


正确答案:ABCD
32.ABCD【解析】徇私枉法罪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且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其所侵犯的客体除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以外,主要侵犯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声誉。包庇罪通过作假证明,帮助毁天罪迹、隐藏或毁灭罪证等手段,实施包庇行为,不要求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包庇,可以在犯罪分子犯罪后的任何阶段实施,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第6题:

第 27 题 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手段不同

C.犯罪侵犯的客体不同

D.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


正确答案:ABCD
[考点] 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的区别
[答案及解析] ABCD。徇私枉法罪的主体只能由司法工作人员构成,要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且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即判决生效之前,其所侵犯的客体除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以外,主要侵犯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声誉。包庇罪通过作假证明、帮助毁灭罪迹、隐藏或毁灭罪证等手段,实现包庇行为,不要求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包庇,可以在犯罪分子犯罪后的任何阶段实施,既可能在侦查、预审、起诉、审判阶段实施,也可能在判决之后实施,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第7题:

甲被判处伪证罪,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伪证罪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伪证罪的主体要求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只有证人、鉴定人、记录入和翻译人才可构成该罪

B.伪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人只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隐匿罪证的,都可以构成该罪

C.伪证罪只可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对于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不可能发生伪证罪

D.伪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经济诉讼、行政诉讼中


正确答案:AC
解析:参见《刑法》第305条的规定。

第8题:

下面关于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的异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B.诬告陷害罪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伪证罪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

C.诬告陷害罪是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

D.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而伪证罪的目的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


参考答案:A, B, C, D

第9题:

关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只能发生在民事、行政的审判活动中,而徇私枉法罪则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B.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和徇私枉法罪都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C.徇私枉法罪不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
D.徇私枉法罪可以发生在民事、行政及刑事诉讼活动中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二者均有徇私的动机和枉法裁判的行为,但是行为发生的场合不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只能发生在民事、行政的审判活动中,而徇私枉法罪则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构成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而徇私枉法罪则没有这样的条件要求。

第10题:

司法工作人员甲徇私枉法又收受贿赂,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对甲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

A.属于吸收犯,按徇私枉法罪一罪处理
B.属于牵连犯,按受贿罪乙罪处理
C.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D.在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徇私枉法罪和其他罪的竞合关系。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收受贿赂,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属于牵连犯的行为,按照其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