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及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谢灵运的山水诗展现了大自然鲜活生动的姿容和色彩,其特点是:诗境清丽、造语精工、赢得了“芙蓉出水”的赞誉。谢灵运因政治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在他洁傲的诗句中,总掩饰不了孤独、苦闷、低沉的情绪,进退维谷的忧郁,无可奈何的归思,从中体现了他的人格力量与诗的时代特征。
谢灵运写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完成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在文学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他“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风格,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丰富了诗歌的形象与加强了诗句的锤炼之功,这是他的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及意义。
谢灵运的山水诗展现了大自然鲜活生动的姿容和色彩,其特点是:诗境清丽、造语精工、赢得了“芙蓉出水”的赞誉。谢灵运因政治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在他洁傲的诗句中,总掩饰不了孤独、苦闷、低沉的情绪,进退维谷的忧郁,无可奈何的归思,从中体现了他的人格力量与诗的时代特征。
谢灵运写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完成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在文学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他“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风格,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丰富了诗歌的形象与加强了诗句的锤炼之功,这是他的贡献。

第2题:

论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1、首先是奠定了山水诗创作的基本模式,先叙述悠游的缘起或路线,继而描写景物,以议论或感慨终之。
2、在具体的摹景中,谢灵运将情思和自然山水结合起来,使山水诗向情景交融的方向发展。《过始宁墅》中“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的“抱”和“媚”两字,点染出一个宁静明澄的境界,诗人身在其中,与幽石、绿筱、清涟和谐一体,排除了现实中的各种功利关系,从而进入山水审美的新境界。
3、谢灵运善于把握和生动描绘对声、光、色,构成了诗中有画的意境美。如色泽的对比,“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赠从弟惠连)的暖色的对比,“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中冷色的统一。他对声音的描摹也别出一格,“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石门岩上宿诗》),真有鸟鸣山更幽的天籁一片。

第3题:

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任嘉兴太守。()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有如下特色


正确答案: (1)客观精细地描绘山水景物之本来面貌,揭示山水景物固有的美感。
(2)从艺术表现上看,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
(3)谢灵运山水诗有一基本的结构模式:即通常采取“记出游——写景物——抒理思”的三段式结构。单一而少变化。前后两部分往往枯燥乏味,有价值的主要是中间部分。这种结构模式必然带来有句无篇——有名句而少佳篇的缺陷。
(4)大谢山水诗总体风格是富艳精工,典丽厚重。

第5题:

开创山水诗的人是()。

  • A、谢朓
  • B、鲍照
  • C、谢灵运
  • D、王维

正确答案:C

第6题:

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辞采,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
一、一些佳句显示了他工于摹画的高超本领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
二、多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
三、多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模式来写,结构比较单调,影响了诗歌意境的浑成和完整。

第7题: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价值。


正确答案:打破魏晋以来诗歌古朴特色,开南朝一代诗风,从写意到摹写,更注重精心细致刻画,力求再现山水自然美。

第8题:

谢灵运山水诗有哪些特征()。

A、他的山水诗开创了在纪行当中描写山水景物的结构模式。

B、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作,让山水成为诗中的审美主体。

C、谢灵运的山水诗局部描写表现出情景交融的倾向。

D、谢灵运对山水景物有更细致的刻画。


参考答案:ACD

第9题:

简述盛唐山水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盛唐山水诗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大致可概括为两类:
一是清丽淡远,以王孟为代表;
一是雄奇豪壮,以李白为代表。
王维的山水诗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追求画意。李白和杜甫前期的山水诗喜欢描写高大壮美、奔放流动的山水景物,作品充满阳刚之美。

第10题: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谢灵运大量写作山水诗,“谢诗如出水芙蓉”,使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一、纪行性。追寻蛮荒林野的游历,形成其诗自然状态的游踪纪行式的格局:诗人总是先要申述一番我是如何要进入山水而又是如何进入山水的,结尾时又往往要有几句我在此山此水的游历中收获如何巨大的论说,而中间部分则是对于自然山水的俯瞰仰观。其二、特写性。钟嵘《诗品》说:“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文心雕龙》说其“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诗人极貌追新,辗转生发,远近游目,达情务尽,真可谓“富艳难踪”。
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刻意精工的美学追求,但终究未能脱去临摹痕迹。其三、泛理性。谢诗化玄入景,以物质的山水还原为形而上的玄学义理。才能出众的谢灵运生性本来就偏激而横恣,不堪承受政治上的打击,他变得更加的孤愤抑郁,即便置身好山好水,也不可能忘情投入,其诗难免不因任性使气而有伤情致,有种“理过其辞”的玄味,往往以玄理的感悟于诗末拖出一条玄言的尾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