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专门用于生产某项新产品的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 (1)2015年,该研发项目共

题目
问答题
2015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专门用于生产某项新产品的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 (1)2015年,该研发项目共发生材料费用400万元,人工费用1000万元,均属于研究阶段支出,人工费用以银行存款支付。 (2)2016年年初,研究阶段结束,进入开发阶段,该项目在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甲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后,将立即投产。 (3)2016年度,共发生材料费用860万元,人工费用94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另发生相关设备折旧费用200万元,2016年发生的支出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4)2017年1月1日,该研发项目研发成功,该项新产品专利技术于当日达到预定用途。 (5)甲公司预计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5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甲公司对其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税法规定该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和残值与会计相同。 (6)2017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400万元,计提减值后,摊销年限、摊销方法和残值保持不变。 编制2016年和2017年与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及摊销、减值的相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2016年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2000
贷:原材料860
累计折旧200
应付职工薪酬940
借:应付职工薪酬940
贷:银行存款940
2017年
借:无形资产2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2000
借:生产成本400(2000/5)
贷:累计摊销400
减值测试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000-2000÷5=1600(万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1600-1400=2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7年)“材料5”2016年8月,经丙公司董事会批准开始研发某项新产品。截至2016年12月底,该新产品尚处于研究阶段,相关研发人员工资累计支出230万元,丙公司将其计入无形资产。
  针对“资料5”丙公司的会计处理对2016年度财务报表的影响力为:

A.期间费用低估
B.期间费用高估
C.无形资产价格低估
D.无形资产价格高估

答案:A,D
解析:
发现问题后应进行追查。

第2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
(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
(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
根据资料(1)至(3),甲公司自行研发非专利技术的入账金额是( )元。

A.663000
B.650000
C.613000
D.600000

答案:D
解析:
甲公司自行研发非专利技术的入账金额=500000+100000=600000(元)。

第3题: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 (1)2010年,该研发项目共发生材料费用200万元,人工费用500万元,均属于研究阶段支出,以银行存款支付人工费用。 (2)2011年年初,研究阶段结束,进入开发阶段,该项目在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甲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后,将立即投产。 (3)2011年,共发生材料费用430万元,人工费用47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另发生相关设备折旧费用100万元,2011年发生的支出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4)2012年1月1日,该研发项目研发成功,该项新产品专利技术于当日达到预定用途。 (5)甲公司预计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5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甲公司对其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税法规定该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和残值与会计相同。 (6)2012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计提减值后,摊销年限、摊销方法和残值不需变更。 (7)其他资料: ①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甲公司该研究开发项目符合上述税法规定。 ②假定甲公司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均为100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③假定甲公司除无形资产外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 ④假定不考虑所得税之外的其他税费的影响。 要求: (1)编制2010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的相关会计分录。 (2)编制2011年和2012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及摊销、减值的相关会计分录。 (3)分别计算2010年至2013年的递延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分录。


正确答案:
(1)2010年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700
贷:原材料200
应付职工薪酬500
借:应付职工薪酬500
贷:银行存款500
借:管理费用7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700
(2)2011年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000
贷:原材料430累计折旧100
应付职工薪酬470
借:应付职工薪酬470
贷:银行存款4702012年
借:无形资产1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000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200(1000/5)
贷:要计摊销200
减值测试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000-1000÷5=800(万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800-720=8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8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0
(3)
①2010年年末
2010年无暂时性差异,应交所得税=(10000-700×50%)× 25%=2412.5(万元),所得税费用为2412.5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4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12.5
②2011年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计税基础=1000×150%=1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500万元(1500-1000),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0×25%=250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2500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
③2012年年末
计提减值准备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20万元,计税基础=(1000-1000÷5)×150%=1200(万元),暂时性差异为480万元,其中400万元(1200-800)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80万元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80×25%=2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150%÷5-1000÷5)+80=9980(万元)
应交所得税=9980×25%=2495(万元)所得税费用=2495-20=2475(万元)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475
递延所得税资产2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95
④2013年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720-720/4=540(万元)
计税基础:(1000-1000÷5×2)×1 50%=900(万元)
暂时性差异=900-540=360(万元),其中300万元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300万元是假设不计提减值时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额,不计提减值时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0-1000÷5×2=600(万元),计税基础=1000×150%-1000×150%÷5×2=9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00-600=3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60-300)× 25%=1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贷方发生额=20-15=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1 50%÷5-720÷4)=9880(万元)
应交所得税=9880×25%=2470(万元)所得税费用=2470+5=2475(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4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70
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4题:

2013年10月31日,甲公司获得只能用于项目研发未来支出的财政拨款1 000万元,该研发项目预计于2014年12月31日完成。2013年10月31日,甲公司应将收到的该笔财政拨款计入()。

A.研发支出
B.递延收益
C.营业外收入
D.其他综合收益

答案:B
解析:
该财政拨款是用于补偿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选项B正确。

第5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
(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
(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
根据资料(1)至(4),上述业务对甲公司2019年利润表项目的影响正确的是()。

A.“研发费用”项目增加80000元
B.“营业收入”项目增加20000元
C.“营业成本”项目增加10000元
D.“管理费用”项目增加30000元

答案:A,B,C
解析:
选项A:“研发费用”项目的金额=50000(费用化支出)+600000/5/12×3(9-11月摊销)=80000(元);选项B:出租非专利技术租金收入计入营业收入,金额是20000元;选项C:12月份非专利技术摊销计入营业成本,金额是10000元;选项D:本题中,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不增加,因为“研发费用以及计入管理费用的无形资产摊销”虽然会计科目计入管理费用,在填制利润表时要归入研发费用。

第6题:

甲在乙公司专门负责研发电脑液晶显示屏,后乙公司让其负责新型蓝牙耳机的研发。后甲利用公司亦有的材料和技术研发出新型电脑鼠标,并凭借该鼠标成功跳槽至丙公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甲负责研发的蓝牙耳机,甲具有该技术成果的使用权
B.对于甲负责研发的蓝牙耳机,乙公司具有该技术成果的转让权
C.对于甲研发出的新型电脑鼠标,乙公司具有该技术成果的转让权
D.若甲在跳槽后3个月内研发出一款新型电脑液晶显示屏,则丙公司具有该技术成果的使用权和转让权

答案:B,C
解析:
《合同法》第326条第1款规定,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就该项职务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合同法》第326条第2款规定,职务技术成果是执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同时,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2条第1款的规定,《专利法》第6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3)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本题中,蓝牙耳机的研发系乙公司交付给甲的技术开发任务,故该技术成果系职务技术成果,乙公司享有该技术成果的转让权和使用权,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新型电脑鼠标系甲主要利用乙公司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职务技术成果,故乙公司享有该技术成果的使用权和转让权,故C选项正确。新型电脑液晶显示屏系甲在离职一年内所研发,故属于职务技术成果,乙公司享有该技术成果的使用权和转让权,故选项D错误。正确答案为BC。

第7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
(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
(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
根据资料(1)至(4),年末甲公司该项非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是()元。

A.600000
B.560000
C.700000
D.570000

答案:B
解析:
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600000-600000/5/12×4=560000(元)。

第8题:

甲公司研发某项国家级项目,预计总投资为900万元,预计研发期2年。该公司于 20×7年6月30日向政府申请研发补贴。20×7年9月30日,主管部门批准了甲公司的补贴申请,并规定共补贴甲公司国家级研发项目400万元,分两次拨付。20×7年9月30日拨付50%,另50%于结项验收时支付,如果项目经验收不合格,则不再支付第二笔款项。 20×7年甲公司应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的补贴金额为( )万元。

A.25

B.50

C.200

D.400


正确答案:A
解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企业获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根据此项原则,甲公司在20×7年应确认的补贴收入金额为200/2×3/12=25(万元)。

第9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
(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
(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
根据资料(1),关于甲公司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A.支付时记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
B.支付时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C.期末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D.支付时记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答案:A,C
解析:
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记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第10题:

(2019年)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与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
  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费用及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时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答案:
解析:
(1)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0
    贷:原材料 500
    应付职工薪酬      300
      累计折旧 200
  (2)2×16年1月1日:
  借:无形资产      15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500
  (3)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1500/10=150(万元)。
  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  150
    贷:累计摊销  150
  (4)2×17年12月31日减值测试前A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1500-1500/10×2=1200(万元);年末,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小于1200万元,因此发生减值,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1200-1000=2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
  (5)2×19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
  =1000-1000/5-1000/5×11/12=1000-200-183.33=616.67(万元),对外出售该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450-616.67=-166.67(万元)。
  借:银行存款      450
    累计摊销      683.3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
    资产处置损益    166.67
    贷:无形资产 1500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