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税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1994年税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税制改革的任务。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同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针对旧税制的某些不完善之处,1994年税制改革提出了“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指导思想。根据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中坚持的原则如下。一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调整优化税制结构、合理化分税种和确定税率,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通过税制改革,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相差悬殊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三是体现公平税负,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公平税负是市场经济对税收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要逐步解决按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设置税种税率的问题,通过统一企业所得税和优化流转税,使各企业之间税负大致公平,为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四是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五是简化、规范税制。取消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税种,合并重复设置的税种,开征一些确有必要开征的税种,实现税制的简化和高效。
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商品税改革。将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三税并存,互不交叉”、内外两套税法的做法,改为增值税和消费税相配合的双层次商品税制结构,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取消产品税和对外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对商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普遍征收增值税,并选择部分消费品交叉征收消费税,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交易和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第二,改革企业所得税。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第三,改革个人所得税。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第四,对资源税、特别目的税、财产税、行为税做了大幅度调整,如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土地增值税,取消盐税、奖金税、集市交易税等7个税种,并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新设了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但一直没有立法开征)。改革后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和牧业税。
1994年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经过这次改革,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已逾十年,在这期间,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角度看,1994年的税制改革仍是有差距的,一些问题逐渐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中国对税制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党的第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以来,一些重要的税制调整措施相继出台。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背景: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论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斤告,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号召改革斯大林模式。
(2)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①在报刊上开始批判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并批判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如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论点等。但这时尚未公开点名批评斯大林。
②开始平反一些冤假错案,如“医生间谍案件”和“列宁格勒案件”等。
③调整政府机构,精简人员;攻进苏维埃制度;改进党的组织结构;改组内务部,并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把保安工作置于党和政府各级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之下。同时成立了以波斯别洛夫为首的特别委员会,负责调查斯大林滥用职权问题。
④1954年5月《旗帜》杂志发表名作家爱伦堡的小说《解冻》第一部,出现以揭露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阴暗面为特征的“解冻文学”。
经济方面:
①以“放权”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为主的农业改革。最初尝试的“玉米运动”失败,于是从1958年起,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
②变“条条”管理为“块块”管理的工业建筑改革。这时期在工业的调整、改革方面,主要是针对1957年工业改组引起地方主义泛滥和国民经济混乱等问趙,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赫鲁晓夫的工业体制改革进展不大,“七年计划”也远未完成,但他执政时期注意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增加了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工业仍有明显增长。
外交方面:
苏联提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赫鲁晓夫为此频繁出访和会谈。推行和平外交,以“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为理论基点,变“阵营对抗战略”为“和平渗透战略”;全面开展多边和双边会谈,变“对抗”为“对话”。

第2题:

药品政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国家药品政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和安全用药。
涵盖三个基本内容:
第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药品生产供应,提高药物的可获得性;
第二,完善药品质量监管体系,促进药品临床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
第三,完善“新药创制制度”和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医药供给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3题:

试述根据国务院2003年作出的《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第4题:

两税法是唐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以资产为宗”,即按土地、财产的多少来确定应纳税额。②“费改税”,把当时混乱繁杂的税种和各类收费合并统一起来,归并为户税与地税两种。③“以征收货币为主”。两税法以征收钱币为主,规定除田亩税以谷物形式交纳外,其他一律折合成钱币交纳。④“统一征收时间”。两税法规定每年纳税时间分夏秋两季。

第5题: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既要考虑地方利益,调动地方积极性,又要适当增加中央财力,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既要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又要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的立法权都要集中在中央,税收实行分级征管。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分税制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第6题:

1994年税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税制改革的任务。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同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针对旧税制的某些不完善之处,1994年税制改革提出了“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指导思想。根据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中坚持的原则如下。一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调整优化税制结构、合理化分税种和确定税率,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通过税制改革,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相差悬殊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三是体现公平税负,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公平税负是市场经济对税收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要逐步解决按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设置税种税率的问题,通过统一企业所得税和优化流转税,使各企业之间税负大致公平,为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四是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五是简化、规范税制。取消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税种,合并重复设置的税种,开征一些确有必要开征的税种,实现税制的简化和高效。
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商品税改革。将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三税并存,互不交叉”、内外两套税法的做法,改为增值税和消费税相配合的双层次商品税制结构,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取消产品税和对外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对商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普遍征收增值税,并选择部分消费品交叉征收消费税,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交易和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第二,改革企业所得税。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第三,改革个人所得税。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第四,对资源税、特别目的税、财产税、行为税做了大幅度调整,如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土地增值税,取消盐税、奖金税、集市交易税等7个税种,并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新设了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但一直没有立法开征)。改革后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和牧业税。
1994年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经过这次改革,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已逾十年,在这期间,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角度看,1994年的税制改革仍是有差距的,一些问题逐渐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中国对税制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党的第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以来,一些重要的税制调整措施相继出台。

第7题:

什么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
主要内容是:
(1)分税,即税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一般是按税种或税源将全部税收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体系,它是分税制的核心内容。
(2)分权,即税收的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包括税收的立法权、税法的解释权、征管权、调整权及减免权等。
(3)分征,即分别建立中央税与地方税各自独立的征收系统,中央政府设臵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中央税和共享税;地方政府设臵地方税务局,负责地方税的征收。
(4)分管,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分级预算,分别管理各自的收入。

第8题:

最适税制的概念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直接税和间接税搭配理论

(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第9题:

我国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我国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在商品课税方面,陆续开征了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一些地方的工商税收取代了原有的工商税,并修订了关税。
(2)在所得税方面,陆续开征了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健全了所得税体系。
(3)在财产和资源课税方面,陆续开征或恢复了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和盐税。
(4)在行为税方面,开征了烧油特别税、筵席税、建筑税、国有企业奖金税。
(5)在地方税方面,开征或恢复了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6)在涉外税收方面,陆续开征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第10题: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