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将会有很大变化。

题目
多选题
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将会有很大变化。
A

产量

B

稳定性

C

分布状况

D

种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几位学者声称,全球气温出现随月相变化略升高的现象,因为他们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02℃。随后他们又按纬度与卫星测得的数据进行核对,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两极气温升高的幅度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25倍。但在中纬度地区,情况却截然相反,月缺时气温略高,满月时气温却略低。

根据文意,对画线的“情况”一词的所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平均气温因月相改变而引发的变化

B. 地球两极气温因月相改变而引发的变化

C. 中纬度地区因月相改变而引发的气温变化

D. 热带地区因月相改变而引发的气温变化


正确答案:C
C [解析]该段文字主要是讲全球气温出现随月相变化略升高的现象。“情况”在该段文字中是指这种现象在中纬度地区的情况,故只有C项符合。

第2题:

近5000万年来,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下列哪项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

A、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B、全球气温升高将打破现有的生态平衡,全球的作物生长会出现重新安排的局面

C、将会缓解全球干旱加剧的趋势

D、可能会导致很多物种的消失


正确答案:C

第4题:

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通过,明确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之内而努力。

  • A、4℃,3℃
  • B、2℃,1.5℃
  • C、2℃,1℃
  • D、3℃,1.5℃

正确答案:B

第5题:

辐射式过热器的气温特性()。

  • A、随负荷增加气温升高
  • B、随负荷增加气温降低
  • C、随负荷变化不大

正确答案:B

第6题:

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全球气温普遍上升超过2摄氏度,
食物的供给就会岌岌可危,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温度上升超过4摄氏度时,大米的产量会下降30%。而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
粮价将大幅上涨,这势必又会带动畜产品、肉类价格的上涨,
全球性食物短缺和饥荒在所难免。
最终我们可能不得不对自己的食物结构作出相应调整,
人们的饮食习惯可能将因此而发生很大改变。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 全球气温变化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B: 粮价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畜产品、肉类价格变化
C: 全球气温变化可能会引起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
D: 全球气温变化,最终会引起全球性食物短缺

答案:D
解析:
文段的行文逻辑是:全球气温上升一农作物产量减少一粮价、畜产品、
肉类价格上涨一全球性食物短缺一人们调整饮食习惯。由此可知,
全球气温变化最终引起的应是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非全球性食物短缺,D
项不符合文意,当选。

第7题:

冷锋过境后,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是()

  • 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 B、气温、气压均下降
  • C、气温气压都升高
  • D、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因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仍在退缩。多数气象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 j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一些阶段性低;温不能说明气候变暖的停滞或减缓;部分地区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区的变暖。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 从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最近十多年全球气温整体升高 B.今后几年全球气温将越来越高 C.近年世界各地气温并不均为上升 D.极端寒冷天气与全球变暖相关


正确答案:D
A项与“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相应。B项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应。C项与“部分地区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区的变暖’’相应。D项文段并没有谈及极端寒冷天气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只是概括地说到极端天气现象会随着全球变暖更加频繁。故选D。

第9题:

当外界大气压力不变,放气活门关闭转速随大气温度的变化将如何变化()

  • A、保持不变
  • B、随大气温度升高而关闭转速降低
  • C、随大气温度降低而关闭转速升高
  • D、随大气温度升高而关闭转速增大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从全球角度看,随着(),土壤呼吸量减少。

  • A、植被的NPP的增加
  • B、年平均气温的升高
  • C、年降水量的增加
  • D、低纬度向高纬度变化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