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人格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说明人格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自我意识的确立:自我意识也叫自我概念,足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我评价、归属感(角色认同)、形象感等。自我意识的确立有一个发展过程,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自我常常借助于他人的眼睛为“镜子”,以别人的评价作为间接依据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2)社会化:指个体的观念及行为被纳入到社会规范中的过程。换言之,是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个体成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按照社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
①生物遗传因素
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②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③家庭环境因素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④早期童年经验
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⑤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2)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需要做到:
①有效的说服。通过信息传播或者沟通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就是说服。
②树立良好榜样。榜样是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所作所为来进行的一种社会学习,如在课堂中教师鼓励人格完善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像优秀者学习从而完善其他学生的人格就是一种很好的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方法。树立榜样的时候应该注意榜样的类似性、认同性、针对性和一致性。
③利用群体约定。群体约定对改变学生的态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建立积极的规范,避免形成消极的规范。

第2题:

说明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择业观:安稳型择业观与风险型择业观并存。
2、择友观:价值型择友观与工具型择友观并存。
3、择偶观:社会条件型择偶观与个人素质型择偶观并存。

第3题: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P51~25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熟练操作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2)能利用细微线索。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第4题: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生理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童年经历、学校教育、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都对人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简言之,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1)生物遗传因素。双生子的研究说明遗传对人格具有重要影响。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却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在个体发展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
(2)家庭环境因素。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比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积极人格品质。
(3)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童年经验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也因人而异。
(4)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也具有巨大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团体组织结构,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5)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维系一个社会稳定的功能。这种共同的人格特征又使个人正好稳稳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6)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培育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

第5题:

罗杰斯认为,()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够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正确答案:自我概念

第6题:

对于人格形成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经过社会化这个阶段,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人格
B.青春期之后人格才逐渐具有了相对稳定性
C.自我意识的确立是人格形成的标志
D.人格形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
E.人格的形成是由遗传潜能决定的

答案:E
解析:

第7题:

阐释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遗传潜能:遗传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气质类型较多地决定于素质。但是单纯的遗传因素仅预示着一种潜能,后天的学习、经验以及发展条件等是潜能得以显现的必要条件。
2)共同经验:所谓共同经验指不同个体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所接受的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
3)独特的经验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经验也不一样。

第8题:

应用自我功能的原理,结合自身情况,说明如何对自己进行调节,形成健康人格。


参考答案: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对自己所有身心状况的认识,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地位、动机、情绪状态、能力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健康人格是自我的内在统一,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延伸自我、创造自我,是健康人格、自我完善的四步曲。(1)认识自我。自我的协调与不协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自我的和谐一致指自我认知与实际经验保持一致。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认识自我有四种方法:第一,在与别人比较中了解自己;第二,从别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第三,籍个人成就来了解自己;第四,与自己比较中了解自己。(2)悦纳自我。自卑对心理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要做到摈弃自卑、悦纳自我:第一,要客观地分析不足认识到人不可能完美无缺,要以正确的态度接纳自己的不足;第二,要以平和之心对待自己,不因优秀而自傲,不因缺陷而自卑,要不断自我激励;第三,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在面临挫折时也不自弃。(3)延伸自我。自我不能封闭在内部世界,应该能向外部世界开放。延伸自我是指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具有博爱之心。延伸自我的途径:第一,关心他人;第二,关注社会;第三,与人交流。(4)创造自我。创造自我就是要改善自己、塑造自己,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将自己奉献于国家和人类。第一,建立获取成功的信念;第二,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第三,不断变革自我的期望。结合自身情况说明。

第9题:

说明二元人格结构的未来走向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传统人格的精华仍将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不能全然抛弃。
2、现代人格也并非是完美的理想人格,并不能全盘接受。

第10题:

人格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自我意识的确立、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