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乞丐》最初发表于()

题目
单选题
艾青《乞丐》最初发表于()
A

1936年

B

1939年

C

1937年

D

1938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额贷款”银行最初针对哪一类群体()

  • A、无工作的单身母亲
  • B、乞丐
  • C、中产阶级
  • D、富人

正确答案:B

第2题:

艾青《乞丐》最初发表于()

  • A、1936年
  • B、1939年
  • C、1937年
  • D、1938年

正确答案:B

第3题:

艾青的成名作是()

A.《北方》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向太阳》

D.《乞丐》


参考答案:B

第4题:

何其芳《预言》最初发表于()

  • A、1930年
  • B、1931年
  • C、1929年
  • D、1932年

正确答案:B

第5题:

艾青《黎明的通知》最初发表于()

  • A、1951年
  • B、1949年
  • C、1948年
  • D、1950年

正确答案:C

第6题:

《稻草人》中跛乞丐最初选定的职业是()。

  • A、绿衣人
  • B、棺材匠
  • C、乞丐

正确答案:A

第7题: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最初发表于()

  • A、1927年
  • B、1925年
  • C、1926年
  • D、1924年

正确答案:B

第8题:

"阅读艾青《乞丐》,谈谈诗歌对形象的雕塑及其所取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乞丐》极具雕塑感。这首诗全部是用切实的语言和细微准确的动作表现的,没有夸张和虚构,而且,对乞丐形象的塑造是静态的,"用最使人厌烦的声音/呐喊着痛苦”、"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伸着永不缩回的手/乌黑的手”,抽象出乞丐最具特色的动作,并且将人物的动作定型,凝固成为雕塑。2.物形象被凝固、定型为雕塑,极具视觉的冲击力。它逼迫读者必须直面乞丐的形象,直面那一成不变的动作和眼神,从而体会到诗人的愤激和同情。3.人适时地加以延伸,"说他们来自灾区/来自战地//饥饿是可怕的/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年幼的学会憎恨”,一方面是深化形象,另一方面是让读者缓一口气,思考乞丐背后的故事,理解诗人的情感,形成共鸣。第三节再次把镜头拉近,令读者和乞丐互相凝视,第四节将镜头推远,是一个全景,并和第一节呼应,全诗笼罩着一种激愤和悲悯的情感,对阅读形成强大的心理冲击力。

第9题:

艾青《雪落在中国大地上》最初发表于()

  • A、1935年12月28日
  • B、1936年12月28日
  • C、1934年12月28日
  • D、1937年12月28日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艾青《乞丐》从哪些方面塑造乞丐的形象?()

  • A、衣着
  • B、声音
  • C、眼睛
  • D、手

正确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