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港澳台学生报考内地高校需符合什么条件?

题目
问答题
华侨、港澳台学生报考内地高校需符合什么条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报考公务员 什么类型的报考者可按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你好,2010年、2011年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参加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在2011年、2012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按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第2题: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要求异地报考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习中心提出申请,填写异地报考申请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华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考本市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的()。

A、成人高等学校

B、普通高等学校

C、艺术院校

D、所以高等学校


参考答案:B

第4题:

我国居民身份证法对港澳台同胞、华侨等到内地定居有何规定?


正确答案:根据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香港同胞、澳门同胞迁入内地定居的,华侨回国定居的,以及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定居并被批准加入或者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办理常住户口登记时,应当依照该法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第5题:

报考国家英语四级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不是在校学生可以报考吗?


现规定在校生才可报考。

第6题: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内地学生能使用二代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报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华侨、港澳地区考生报考内地高校,须提供()材料。

A、本人的身份证明

B、本人的学历证明

C、本人的健康证明

D、高中各学年学习成绩单位副本


答案:ABD

第8题:

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


 师范类:往届毕业生需准备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在职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提供,非在职人员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
  4、本人填写《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5、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师范生可在其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向就读或拟任教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认定教师资格申请,申请时以学业成绩单代替学历证书,思想品德鉴定表由在读学校提供。其余要求与往届生相同。上述材料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领取教师资格证书。
  非师范类:与师范类应届、往届毕业生需准备的材料基本相同。只是在初审合格后,须参加由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并提供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证明。如果符合条件,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将在相应的受理期限内通知认定结果。

 

第9题:

华侨、港澳台学生报考内地高校需符合什么条件?


正确答案: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简称“联招”)简章》中规定,符合下列报名条件之一的,方可报名:
(1)港澳地区考生,持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2)港澳地区考生,持香港或澳门非永久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3)台湾地区考生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4)华侨考生必须是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且最近四年(截至报名时间结束止)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二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九个月可按一年计算。出国留学和因公出国工作不能视为定居)。报名时考生本人须持我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公证书或认证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参加报名。华侨考生须在内地各报考点报名考试,港澳地区报考点不受理华侨考生报考。
招生学校对考生身体条件的特殊要求需参照《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专业目录》。

第10题:

国内高校对录取的华侨学生有无设奖学金?


正确答案: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设立华侨学生奖(助)学金,专门用于奖励、资助到国内普通高校学习的全日制华侨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华侨学生奖(助)学金设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由教育部归口管理。奖(助)学金的年度资金总额、奖励、资助范围、标准、发放方法由教育部、财政部具体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