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8岁,剧烈胸痛2小时,呈闷痛,查心电图示V1~V5 ST段抬高0.3mm,T波倒置。该患者应首选何种治疗方法()

题目
单选题
男性,48岁,剧烈胸痛2小时,呈闷痛,查心电图示V1~V5 ST段抬高0.3mm,T波倒置。该患者应首选何种治疗方法()
A

复方丹参注射液

B

参麦注射液

C

阿替普酶溶栓

D

静脉注射硝酸甘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53岁。活动时胸骨后闷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胸痛时心电图出现ST段缺血型压低0.15mV,应诊断为

A.典型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ST段缺血型压低或T波倒置

D.ST段抬高回降至基线

E.T波低平


参考答案:A

第2题: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是

A.病理性Q波或QS波,ST段抬高,T波倒置

B.心电图除a VR导联外,其他导联均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C.Vl、V2、V3导联呈QS型,ST段抬高,T波双向

D.病理性Q波已发生半年,ST段仍持续抬高

E.Ⅱ、Ⅲ、a VF、V5、V6导联中Q波深而不宽


正确答案:C
急性期心肌梗死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l~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降低,病理性Q波或QS波常持久不退。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见表2-1。(注:“+”为正面改变,表示典型ST段抬高、Q波及T波变化;“一”为反面改变,表示QRS主波向上,ST段压低及与“+”部位的T波方向相反的T波;“±”为可能有正面改变;“…”为可能有反面改变。)

第3题:

男,58岁,冠心病患者,突发剧烈胸痛,憋闷,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心电图上显示心肌梗死的最有力证据是

A.宽而深的Q波

B.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C.T波倒置

D.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型

E.sT段下降


正确答案:A
A

第4题:

患者男性,53岁。活动时胸骨后闷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胸痛时心电图出现ST段缺血型压低0.15mV,应诊断为()。

  • A、典型心绞痛
  • B、变异型心绞痛
  • C、ST段缺血型压低或T波倒置
  • D、ST段抬高回降至基线
  • E、T波低平

正确答案:A

第5题:

劳力型心绞痛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是

A、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T波倒置或低平
B、ST段抬高,T波高耸
C、ST段抬高,异常Q波,T波倒置
D、STT呈鱼钩样降低,T波倒置
E、ST段抬高,T波低平

答案:A
解析:
[考点] 心绞痛的典型心电图改变。

第6题:

劳力型心绞痛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是

A.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T波倒置或低平

B.ST段抬高,T波高耸

C.ST段抬高,异常Q波,T波倒置

D.STT呈鱼钩样降低,T波倒置

E.ST段抬高,T波低平


正确答案:A
解析:心绞痛的典型心电图改变。

第7题: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是

A. 病理性Q波或QS波,ST段抬高,T波倒置
B. 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均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C. V1、V2、V3导联呈QS型,ST段抬高,T波双向
D. 病理性Q波已发生半年,ST段仍持续抬高
E. Ⅱ、Ⅲ、aVF、V5~6导联中Q波深而不宽

答案:C
解析: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是V1、V2、V3导联呈QS型,ST段抬高,T波双向(C对)。病理性Q波或QS波,ST段抬高,T波倒置提示急性心肌梗死(A错)。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均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提示心绞痛(B错)。病理性Q波已发生半年,ST段仍持续抬高提示心肌梗死损伤区的表现(D错)。Ⅱ、Ⅲ、aVF、V5~6导联中Q波深而不宽为急性下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E错)。

第8题:

患者男性,44岁。上5楼后即感胸痛,查心电图可能显示

A.典型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ST段缺血型压低或T波倒置

D.ST段抬高回降至基线

E.T波低平


参考答案:C

第9题:

劳力型心绞痛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是

A.ST-T呈鱼钩样降低,T波倒置
B.ST段抬高,异常Q波,T波倒置
C.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T波倒置或低平
D.ST段抬高,T波高耸
E.J点下降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患者男性,44岁。上5楼后即感胸痛,查心电图可能显示()。

  • A、典型心绞痛
  • B、变异型心绞痛
  • C、ST段缺血型压低或T波倒置
  • D、ST段抬高回降至基线
  • E、T波低平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