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在战后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题目
问答题
欧洲在战后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CIS在我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是我国企业以模仿为主导入CIS的阶段
(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CIS在我国的调整阶段
(3)以新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我国企业开始其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开端和标志,CIS在我国逐步进入成熟发展化的阶段。

第2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正确答案:C

第3题:

在区域货币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最先经历的阶段是()

A.单一货币区

B.货币区

C.区域货币同盟

D.区域货币合作


参考答案:D

第4题:

欧洲在战后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1)舒曼计划: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是1950年5月9日提出的舒曼计划。根据这个计划,1952年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机构。最早有六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2)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1957年3月25日,西欧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
(3)欧洲共同体(EC)的建立和扩大: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EC)。
(4)欧洲一体化的迈进:1981年1月,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式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扩大到12国。
(5)欧洲联盟的建立1991年12月11日,在荷兰的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欧共体第46次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第5题:

企业国际化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资本的国际化运动进入生产资本国际化阶段后,不仅使生产力要素实现了国际化,而且使生产过程及其组织形式也实现了国际化。国际企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①国际企业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国际企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企业开始了商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经营方式主要为不享有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以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服务贸易,并开始进行国际间的间接投资活动。
②国际企业的缓慢发展。两次大战期间,国际企业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
③国际企业的迅猛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国际企业在数量、经营规模、活动范围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上的迅猛发展。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构和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企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控制着世界的生产、流通、金融,实行全球经营战略,从全球范围考虑安排生产、销售、技术发展和投资等经营活动。国际企业的投资方向也由战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基础。
④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进程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一进程是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然经历的过程。

第6题:

()和()始终是战后在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各国并行、交织的两股潮流。

  • A、争取民族自主权利
  • B、要求突破苏联模式
  • C、倒向资本主义阵营
  • D、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

正确答案:A,B

第7题:

2005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 B、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 C、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 D、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正确答案:C

第8题:

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经历了( )、( )、( )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商品资本国际化、货币资本国际化、生产资本国际化

第9题:

冷战后,在欧洲地区出现了两种东扩,即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二者无论存在多大的差异,事实上毕竟有利于()

  • A、扩大西方国家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
  • B、该地区局势的稳定
  • C、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D、扩大俄罗斯的战略活动空间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哪些大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大阶段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是在旧王朝体制下探索资本主义发展取向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时期。
第二个大阶段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是中国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时期,国家的实效统治断裂,现代化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被挤压在一条窄缝中继续地进行。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趋于边缘化。
第三大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9年改革开放。这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实现了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大阶段是从1979年至今。这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一阶段上,中国的工业化开始逐步进入罗斯托等人所说的“起飞”阶段,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进程得到更进一步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