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膳食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主要来源途径,如何控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危害?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膳食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主要来源途径,如何控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危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食品检验中,用镉柱还原法或镉粉还原法所测定的物质是

A、亚硝酸盐

B、硝酸盐

C、亚硝酸盐总量

D、硝酸盐总量加亚硝酸盐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第2题:

蔬菜中的硝酸盐,在酶和细菌的作用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所以,隔夜蔬菜最好不要食用。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质---()的前体。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使用饱和硼砂目的是提取亚硝酸盐和();果蔬制品提取剂是氧化钡和氧化钙溶液,动物性制品提取剂是饱和的硼砂溶液。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所使用的仪器分光光度计。


正确答案:亚硝胺、沉淀蛋白质

第4题:

人类膳食中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为()。

  • A、海产类
  • B、肉类
  • C、粮食
  • D、蔬菜

正确答案:D

第5题:

水体近期受到过污染,自净过程正在进行()。

  • A、水中氨氮含量高,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 B、水中硝酸盐氮含量高,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 C、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氨氮和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 D、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高,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 E、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均高

正确答案:C

第6题:

说明水体最近受到了污染的是( )。

A.水体中主要含有硝酸盐氮
B.水体中主要含有亚硝酸盐氮
C.水体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
D.水体中含有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E.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均较高

答案:C
解析:
若水体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说明水体最近受到了污染;若主要含亚硝酸盐氮,则表明不久前受到污染;若主要含有硝酸盐氮,说明水体受到污染已有较长时间,自净过程已基本完成;如三氮浓度均较高,则说明水体受到连续污染。

第7题:

怎样控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


正确答案: 亚硝酸盐毒性强,用量要严格控制。1996年我国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的使用量规定如下:
使用范围:肉类罐头,肉制品。
最大使用量:硝酸钠0.5g/kg,亚硝酸钠0.15g/kg。
最大残留量(亚硝酸钠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50mg/kg;肉制品不得超过30mg/kg。
据研究,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在0.024g/kg以下发色不好,在0.024~0.04g/kg可以发色,发色程度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发色较好的添加量约为0.13g/kg。

第8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食物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参考答案:1.蔬菜常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特别是当大量施用含硝酸盐的化肥或土壤中缺钼时,可增加植物中硝酸盐的蓄积。如果新鲜蔬菜储存时间过长、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此时菜内原有的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2.腌制的蔬菜 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投放食盐的浓度、气温和腌制的时间有关。一般食盐浓度在12%以下时,气温越高亚硝酸盐生成量越多;从时间上看,蔬菜在腌制至7~8天时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最多,一般于腌后20天消失。3.苦井水 含较多的硝酸盐,用该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则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4.摄入含量高的硝酸盐食物在体内转变为亚硝酸盐 在一定条件下,摄入的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变成亚硝酸盐。主要是胃肠功能紊乱、贫血、蛔虫症等消化功能欠佳者,可使胃肠道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当食用较多含硝酸盐高的蔬菜时,其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且在肠道内过多过快的形成以至来不及分解,结果大量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导致中毒,出现青紫,称为"肠原性青紫症"。5.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6.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加入食品。

第9题:

亚硝酸盐属剧毒类化学物质,如酸菜中就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吃酸菜时最好吃一些(),可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

  • A、绿色食品
  • B、新鲜蔬菜
  • C、各种杂粮
  • D、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在“在硝酸盐氮的测定”实验中,试说明氯化物和亚硝酸盐氮如何影响实验结果,怎样去除氯化物和亚硝酸盐氮的干扰?


正确答案: (1)少量氯化物能引起硝酸盐的损失,使结果偏低;加入硫酸银使其生成氯化银沉淀,过滤去除,可消除氯化物的干扰
(2)亚硝酸盐氮含量超过0.2ūg/ml,使结果偏高;加入高锰酸钾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可消除亚硝酸盐氮的干扰,从测定结果中减去眼硝酸盐的含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