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食源性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病毒性传染病相比,其预防措施有何区别?

题目
问答题
如何预防食源性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病毒性传染病相比,其预防措施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必须严把八关。
一是把好原料关千万不要选择不新鲜食物,更不能食用病死的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
二是把好贮存关贮存成品,一定要放在干燥、通风、温度较低的地方,搁置时间不能太长。冰箱并非保险箱,贮存食物也不能过久。
三是把好烹调关制作凉菜所选的原料必须非常新鲜、卫生,所用的刀及砧板必须彻底洗烫干净,现做现吃。彻底消灭可能污染食物的细菌,不要过分追求鲜嫩。
四是把好剩饭剩菜关剩饭剩菜要重新加热煮透后,存放在冰箱内或凉爽处,食前还要加热煮透。
五是把好自制发酵酱类关自制发酵酱类时,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酱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抑制厌氧的肉毒梭菌生长,以防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六是把好酵米面和银耳的质量关不用霉变的玉米等制备酵米面;勿食用变质的银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银耳的基底部。以防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七是把好餐具关  搞好厨房卫生,用后要洗净擦干,存放在纱橱内或餐具柜里,用前最好再用开水洗烫一下。
八是把好饮食行业管理关对从事饮食行业者必须进行严格的体检,不具备卫生条件设备者不得营业。无证摊贩更要坚决取缔。
病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主要是由于细菌在较高的温度下易于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同时由于此时期内人体防御机能较低,易感性强,因此,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一般较低。在多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中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蛋、奶、鱼及其制品,而植物性食物引起的相对较少。
细菌污染的食物多有感官上的变化(腐败),而病毒感染长无感官变化,不易区别。 食物被细菌污染
即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受到细菌污染。污染的途径主要有:
(1).用具等污染各种工具、容器及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卫生要求,带有各种微生物,从而造成食品的细菌污染。
(2)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
①加工食品用的刀案、搭布、盛器、容器等生熟不分,如加工或威放生食品后未彻底清洗消毒即用做加工或盛放直接入口的熟食品,”致使工具、容器上的细菌污染直接入口的食品,引起中毒。
②生熟食品混放或混装造成二者之间的交叉污染。
(3)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或本身带菌 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接触食品时不注意操作卫生,会使食品重新受到污染,引起食品的变质而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从业人员本身是病原携带者,则危害性更大,它随时都有可能污染食品,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或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往往有多种情况:
①从业者患有某种传染病(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等),通过自然胜道向体外排菌污染食品。
②从业者为健康携带者。
③从业者患有各种皮肤病如皮肤渗出性、化脓性疾病及各种体癣等。
(4)食品生产及贮存环境不卫生使食品容易受苍蝇、老鼠、蟑螂等害虫叮爬和尘埃污染,从而造成食品的细菌污染。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一、加强饲养管理,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二、认真做好市场检疫和屠宰检验等各项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三、做好免疫预防注射四、发现疫情时,全面检疫隔离病畜,有效地扑灭疫情五、定期进行消毒六、合理处理尸体

第2题:

改水除氟、控制环境高氟是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传染病预防措施

E.传染病防疫措施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癌症是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传染病预防措施

E.传染病防疫措施

饮水消毒是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传染病预防措施

E.传染病防疫措施

疫源地处理是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传染病预防措施

E.传染病防疫措施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A


问题 2 答案解析:B


问题 3 答案解析:D


问题 4 答案解析:E

第3题:

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是()A、计划免疫

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是()求正确答案!

A、计划免疫

B、封锁疫区

C、环境消毒

D、限制集会

E、停工停课

 

 


答案:A

A 题干错误,应为属于传染病预防中保护易感人群的。BCDE都与控制传播途径有关。

第4题:

即使在传染病发生之后,如果预防措施得力,也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有何区别?


答案:
解析: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而感染性疾病亦由病原体引起,但不一定有传染性,在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

第6题: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癌症是

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传染病预防措施

E.传染病防疫措施


正确答案:B

第7题:

饮水消毒是

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传染病预防措施

E.传染病防疫措施


正确答案:D

第8题:

各级疾病预防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进行监测的内容是()。

A、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

B、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C、国内新发生的新传染病

D、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


答案:ABCD

第9题:

为何要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对症下药地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获得持续改进的机会,可以使管理体系运行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度发
生(对已发生了不合格情况而言)。
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对尚未发生不合格情况而言)。

第10题:

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常见预防措施包括()

  • A、医学观察
  • B、留验
  • C、应急接种
  • D、药物预防
  • E、住院隔离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