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分组地目的地是不同的子网则主机必须分组转发给()。

题目
单选题
如果分组地目的地是不同的子网则主机必须分组转发给()。
A

交换机

B

目的主机

C

待机路由器

D

默认路由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子网172.31.5.0/30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l72.31.5.3的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54)。 A.0B.2C.3D.254


正确答案:B
要点解析:子网掩码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以用“/”加上“网络号+子网号”的长度表示。IP地址块172.31。5.0/30中,“/30”表示该IP地址块的网络号和子网号长度为3(位,其对应的子网掩码二进制表示为llllllll.11111111.11111111.11111100,即255.255.255.252。该子网只有两个可用的IP地址:①l72.31.5.1,其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10101100.0001111100000101.00000001(注:阴影部分为子网掩码比特“l”所覆盖的范围);②l72.31.5.2,其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l0101100.00011111.00000101.00000010。地址172.31.5.0是该子网的子网地址,地址172.31.5.3是该子网的直接广播地址。因此在子网172.3i.5.0/30中,只有两台主机能够接收到目的IP地址为172.31.5.3的IP分组。 

第2题:

(39)以下关于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

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正确答案:B
(39)B) 【解析】选项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选项B),数据报是报文分组存储转发的一种形式,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选项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选项 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第3题:

属于数据报服务特性的是( )。

A.分组总是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目的地

B.通信子网负责端到端的差错控制

C.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地址

D.通信子网负责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参考答案:C

第4题:

关于数据报交换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B.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乱序、重复和丢失观象

C.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D.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正确答案:B

第5题:

如果分组网络的IP地址与直接连接目的主机的网络地址相同,则分组将被送给()

A.目的主机

B.路由器

C.丢弃分组

D.送给源主机


参考答案:B

第6题:

(8)下列不属于数据报工作方式特点的是( )。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B)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必须携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和丢失现象

D)在每次分组传输之前,需要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线路连接


正确答案:D
(8)D) 【解析】选项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选项B),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必须携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选项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和丢失现象;选项D),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线路连接,每个分组都可以独立选择一条传输路径,每个分组在通信子网中可能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目的主机。

第7题:

关于虚电路交换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B.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顺序传送

C.通信子网中的每个结点可以与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正确答案:D

第8题:

在子网10.2.8.0/30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l0.2.8_3的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53) 。 A.1 B.2 C.3 D.254


正确答案:B
要点解析:子网掩码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以用“/”加上“网络号+子网号”
的长度表示。IP地址块l0.2.8.0/30中,“/30”表示该IP地址块的网络号和子网号长度为30位,其对应的子网掩码二进制表示为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00,即255.255.255.252。该子网只有两个可用的IP地址:①l0.2.8.1,其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0000 1010.0000 0010.00001000.00000001(注:阴影部分为子网掩码比特“l”所覆盖的范围);②l0.2.8.2,其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0000 1010.0000 0010.0000  1000.00000010。地址10.2.8.0是该子网的子网地址,地址10.2.8.3是该子网的直接广播地址。因此在子网10.2.8.0/30中,只有两台主机能够接收到目的IP地址为l0.2.8.3的IP分组。 

第9题:

如果分组的源IP地址是201.1.16.2,目的IP地址则0.0.0.55,那么这个目的地址是()。

A.直接广播地址

B.受限广播地址

C.“本网的特定主机”

D.“本网的本主机”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以下关于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受方之间建立—条逻辑连接

C.同—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

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正确答案:B
解析:数据报是报文分组存储转发的一种形式,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数据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②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和丢失现象,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③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④数据报方式的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