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食品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止食品发生酶促褐变的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食品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止食品发生酶促褐变的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的主要机理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1、酶促褐变:指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过程,植物组织中含有酚类物质,在完整的细胞中酚-醌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当细胞组织遭受到破坏后,氧气大量进入,造成醌的形成和还原反应之间的不平衡,醌不断积累,并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色素。
防止措施:
①减少对植物组织的机械破坏作用。
②加热或调节pH等方式钝化酚酶的活性。
③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盐处理。
④驱除或隔绝氧气。
⑤加酚酶底物类似物,如肉桂酸等。
⑥底物改性等。
2、不需酶的参与就可发生的褐变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是指食品中的羰基与氨基化合物在高温下发生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焦糖化反应,单糖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因糖发生脱水与降解,也会发生褐变反应,称为焦糖化反应。
美拉德反应的防止措施有:降低温度,控制水分活度,调节pH,加入金属离子螯合剂,驱除或隔绝氧气;焦糖化反应主要是通过避免高温来防止。

第2题:

褐变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可分()。

  • A、非酶褐变
  • B、焦化反应
  • C、美拉德反应
  • D、酶促褐变

正确答案:A,D

第3题:

怎样防止酶促褐变?


本题答案:①热处理法:进行适当时间的升温处理,使酶失去活性;
②调节pH值:一般pH值在3.0以下,酶几乎完全失去活性;
③用化学药品抑制酶的活性:一般使用二氧化硫、亚硫酸氢钠等;
④去氧法:最简便的方法是将果蔬投入水中,与空气隔绝来抑制酶促褐变。

第4题:

在食品的加工与包藏过程中,食品将可能发生四种褐变反应,它们分别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和酶促褐变。


正确答案:抗坏血酸氧化

第5题:

食品中催化酶促褐变的酶有()、()、()等。


正确答案:酚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第6题:

为防止食品发生酶促褐变,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正确答案:加热、调节pH值、加抑制剂、驱除或隔绝空气

第7题:

食品中发生的褐变反应有三种,()、非酶促褐变和油脂及维生素C氧化所导致的褐变。


正确答案:酶促褐变

第8题:

美拉德反应是指

A.淀粉糊化

B.淀粉老化

C.食品褐变

D.酶促褐变

E.非酶促褐变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正确答案:E

第9题:

简述酶促褐变机理和酶促褐变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酶促褐变机理: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及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成醌,醌再进行非酶促反应生成褐色的色素酶促褐变的控制。
1)热处理法:70~95℃、7S如果热处理不彻底,虽然破坏了细胞的结构,但酶尚未被破坏,反而有利于酶和底物的接触而促进褐变。
2)酸处理法:PH<3.0可抑制反应的发生0.5%柠檬酸+0.3%VC效果较好。
3)SO2及亚硫酸盐的处理:SO210PPM可完全抑制酚酶,但因挥发和副反应损失,实际用量300~600PPM,要求成品残留量小于20MG/KG。优点:使用方便、效果可靠、成本低。缺点:使食品漂白、有腐蚀性和不愉快的味道、破坏Vb不等。
4)驱氧法:Vc、NaCl、柠檬酸、糖溶液浸泡。
5)底物改变:利用甲基转移酶将底物甲基化,防止褐变添加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酶的活性。

第10题:

防止酶促褐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选用含酚类物质和酶较少的原料进行加工;
(2)钝化酶的活性。可以通过加热、加酸、使用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类来抑制或钝化酶的活性。
(3)减少氧气的供给。生产上常用真空、密封、盐水或酸水浸泡等措施来减少氧气。加VC可以加强除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