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时,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ξ≤0.35,以保证()

题目
单选题
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时,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ξ≤0.35,以保证()
A

正常使用要求

B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C

塑性较的转动能力

D

发生适筋破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设计时,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以保证()。

A.正常使用要求;

B.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C.发生适筋破坏;

D.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正确答案:D

第2题:

采用弯矩调幅计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

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

C、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D、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

E、塑性铰截面宜加密箍筋


参考答案:ABE

第3题:

按弯矩调幅法设计时,梁的跨中弯矩应如何确定?


参考答案:按弯矩调幅法设计时,梁的跨中弯矩应取下列三个数值中的最大者:(1)按性分析所得的最不利弯矩值;
(2)由于弯矩调幅后仍应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且从钢筋屈服到达到极限强度尚有一定距离,某跨梁形成三铰破坏机构时,三个塑性铰截面并不一定同时达到极限强度,故跨中截面弯矩:其中,M0——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Ml、Mr——连续梁或连续单向板的左、右支座截面弯矩调幅后的设计值。(3)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不应小于 M0 的 1/3。

第4题: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与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 增大相对受压区高度,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应满足()

  • A、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 B、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 C、相对受压区高度<=0.35
  • D、相对受压区高度>0.35

正确答案:B

第5题:


关于梁端纵向钢筋的设置,下列选项中,配筋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的是(  )。(提示:不要求验算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


答案:A
解析:

第6题:

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因遵循下述规定()。

A.受力钢筋宜采用I、II或III级热轧钢筋;

B.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 0.25;

C.弯矩调整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一般应超过 0.35,但不得超过ξb;

D.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梁、板,可适当放宽裂缝的控制要求。


正确答案:A

第7题: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与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增大相对受压区高度,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应满足()

A、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B、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C、相对受压区高度<=0.35

D、相对受压区高度>0.35


参考答案:B

第8题:

进行弯矩调幅时,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 β 不宜超过 ______ 。


参考答案:  0.20

第9题:

采用弯矩调幅计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
  • 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
  • C、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 D、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
  • E、塑性铰截面宜加密箍筋

正确答案:A,B

第10题:

关于框架梁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不平确的是()

  • A、弯矩调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
  • B、弯矩调幅后,梁支座弯矩将减小
  • C、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将减小
  • D、弯矩调幅系数β≤1.0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