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混凝土预制梁宜采用()千斤顶张拉,千斤顶额定荷载宜为设计张拉力的()倍,且不得小于()倍。

题目
填空题
后张混凝土预制梁宜采用()千斤顶张拉,千斤顶额定荷载宜为设计张拉力的()倍,且不得小于()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穿心式,1.5,1.2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预应力张拉要求中,错误的有( )。
A.有几套张拉设备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机组合使用
B.进行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千斤顶进行标定
C.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张拉强度时,方可进行张拉
D.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1.5 倍预应力筋直径。


答案:A
解析:

第2题: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施工,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采用自锁式千斤顶,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  )倍,且不得小于(  )倍。

A.1.3,1.2
B.1.5,1.2
C.1.4,1.2
D.1.6,1.5。

答案:B
解析:

第3题:

张拉千斤顶在整拉整放工艺和单拉整放工艺中,单束初调及张拉宜采用()千斤顶。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采用()千斤顶,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参考答案: 穿心式双作用;自锁式

第4题: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预应力筋张拉千斤顶的额定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倍,且不得小于()倍。


正确答案:1.5;1.2

第5题:

梁体运输过程中,顶梁时,竖向千斤顶的额定起顶能力应大于计算顶力的()倍,横移梁用自动连续张拉千斤顶的张拉力应大于横向牵引力的1.2倍。

  • A、1
  • B、1.5
  • C、2
  • D、2.5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施工,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采用自锁式千斤顶,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 )倍,且不得小于( )倍。

A.1.3,1.2
B.1.5.1.2
C.1.4.1.2
D.1.6,1.5

答案:B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59-61
张拉千斤顶在整拉整放工艺和单拉整放工艺中,单束初调及张拉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采用自锁式千斤顶,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除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第7题:

关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长20m梁直线预应力钢绞线可采用一端张拉方式

B.构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75%

C.当设计无要求时,张拉顺序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D.工作人员可站在张拉千斤顶后面随时观察张拉情况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为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的要求。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2)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2)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均匀交错地设置在结构的两端。
(3)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并确定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5)工作人员不可站在张拉千斤顶后面观察张拉情况,以防锚具松脱飞出伤人。

第8题:

下列预应力张拉要求中,错误的有( )。

A:有几套张拉设备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机组合使用
B:进行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千斤顶进行标定
C: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张拉强度时,方可进行张拉
D: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1.5倍预应力筋直径。

答案:A
解析:
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千斤顶、油泵进行配套标定,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校验。有几套张拉设备时,要进行编组,不同组号的设备不得混用。

第9题:

桥梁预施应力使用的预应力筋张拉千斤顶吨位宜为张拉力的()倍,且不得小于()倍。

  • A、2.0 1.5
  • B、1.5 1.2
  • C、1.15 1.2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预应力施工中,张拉千斤顶的选用与锚下控制应力及锚具的形状有关,为保证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准确性及便于处理滑丝现象,要求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1.2~()倍。

  • A、1.3
  • B、1.4
  • C、1.5
  • D、1.6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