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u/h的最大限值为()。

题目
单选题
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u/h的最大限值为()。
A

1/800

B

1/550

C

1/500

D

1/45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位移验算包括()

A、建筑物顶点总位移和总高之比

B、建筑物层间位移和层高之比

C、柱轴向变形

D、梁柱节点转角

E、框架梁的剪切变形


参考答案:AB

第2题:

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14.某楼层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Umax=12.1mm,最小弹性层间位移△Umin=6.5mm,质量中心的弹性层间位移为△U9.5mm,该楼层层高为7.0m,试问,在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变形验算时,该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75
B.0.95
C.1.10
D.1.3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公式(5.5.1),取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最大层间位移计算。
该楼层弹性层间位移角为:

第3题:

采用位移相关型消能器时,各楼层的消能部件()。

A、有效刚度与主体结构层间刚度比接近,水平剪力与主体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的乘积之比的比值宜接近

B、最大阻尼力与主体结构的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的乘积之比的比值宜接近

C、刚度与结构层间刚度比宜接近,消能部件零位移时的阻尼力与主体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的乘积之比的比值宜接近


正确答案:A


第4题:

在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的水平变形有所限制,下列( )限制是正确的。

A.仅限制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B.仅限制顶点位移与总高度的比值
C.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及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均限制
D.主要限制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制可放宽

答案:A
解析:

第5题: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最大的是( )。

A.钢筋混凝土框架
B.钢筋混凝土框支层
C.多高层钢结构
D.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

答案:C
解析:

第6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方案调整后,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大于且小于,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1/840。若仅增大EJd值,其他参数不变。试问,结构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109kN·m2)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时,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方能满足规范、规程要求(  )
  提示:


A. 1.45
B. 1.61
C. 1.74
D. 2.21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7.3条,本规程采用层间位移角Δu/h作为刚度控制指标,不扣除整体弯曲转角产生的侧移,即直接采用内力位移计算的位移输出值。
  根据《高规》第5.4.3条,一般可根据楼层重力和楼层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层间位移,计算出等效的荷载向量,利用结构力学方法求解重力二阶效应。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也可采用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增大系数法是一种简单近似的考虑重力P—Δ效应的方法。
  根据《高规》式(5.4.3-3),结构位移增大系数F1,对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而言,可按下式计算:
  F1×Δu/h=F1/840≤1/800,F1≤840/800=1.05
  


即结构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满足:EJd≥1.74×109KN·m2。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1.74,因此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力二阶效应的基本概念及简化计算方法。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5.4.3条,确定采用增大系数法进行结构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
  ②根据《高规》第5.4.3条式(5.4.3-3),利用结构位移增大系数与等效侧向刚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构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

第7题:

对框架结构作抗震变形验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与结构的层高有关
B.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与结构的层高无关
C.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与结构的总高有关
D.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与建筑的装修标准有关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多遇地震下所有框架结构均应进行层间弹性位移的验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限值,下列几种不正确的是( )。

A.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C.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
D.框架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某3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普通办公楼,如题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60m,1~4层层高6.0m,5~38层层高4.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无薄弱层。
说明:HWOCRTEMP_ROC250



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比较时,刚重比大于1.4,小于2.7。由初步方案分析得知,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Y方向按弹性方法计算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层间最大水平位移在中部楼层,为5mm。试估算,满足规范对Y方向楼层位移限值要求的结构最小刚重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7
B. 2.5
C. 2.0
D. 1.4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7.3条第1款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不宜大于表3.7.3的限值。由高度150m框架核心筒结构,查表3.7.3可知高层建筑楼层层间水平位移限值为:
[Δu1]=h/800=4/800=5mm
第3.7.3条第2款规定,高度不小于2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不宜大于1/500。则高度250m高层建筑楼层层间水平位移限值:
[Δu2]=h/500=4/500=8mm
第3.7.3条第3款规定,高度在150m~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的限值可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则高度160m高层建筑楼层层间水平位移限值:[Δu]=5+10×(8-5)/(250-150)=5.3mm。
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位移增大系数:5.3/5.0=1.06。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4.3条式(5.4.3-3)计算,可得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位移增大系数



因此,B项最为接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