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外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在外加热条件下(油浴170 ~180℃,沸腾5分钟),用一定浓度的过量的K2Cr2O7—H2SO4溶液氧化土壤有机质(碳), 过量的K2Cr2O7用标准H2SO4溶液来滴定, 从所消耗的K2Cr2O7的量来计算有机碳的含量。由于只能氧化90%的有机碳,所以需要进行氧化率校正,也就是,要将测得的有机碳的含量乘以校正系数。

第2题:

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在极谱分析中使用()电极作参比电极,这是由于它不出现浓度差极化现象,故通常把它叫做()。


正确答案:解;大面积饱和甘汞电极;去极化电极

第3题:

简述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可氧化或可还原物质在滴汞电极上进行分解,测定电解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绘制出电流—电压(I—v)特征曲线,根据曲线的性质进行物质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其中以扩散电流作为极谱分析定量的依据,半波电压作为极谱定性的依据。

第4题:

质谱分析中,m/z称为()。

  • A、质谱
  • B、质荷比
  • C、荷质比
  • D、质中比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答X射线萤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用X射线做光源照射样品,使样品中的所有元素都被激发,产生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其特征谱线的强度与该元素的含量成比。

第6题:

简述质谱分析法的特点。


正确答案: 应用范围广。测定样品可以是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物。应用上可做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测定原子量与相对分子量、同位素分析、生产过程监测、环境监测、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空间探测等。被分析的样品可以是气体和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目前有机质谱仪的绝对灵敏度可达50pg(pg为10−12g),无机质谱仪绝对灵敏度可达10−14。用微克级样品即可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分析速度快,并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
与其它仪器相比,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使用及维修比较困难。对样品有破坏性。

第7题:

简述生物传感器耦联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生物传感器耦联质谱技术是定性和定量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并对其进行鉴定的简便而快速的方法。它是以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为基础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技术(BIA)与MALDI-TOF质谱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原理是采用1cm*1cm大小的生物传感芯片,该芯片以金黄色的玻璃作为支持物,上面结合有羧甲基葡聚糖聚合物,通过化学修饰可将感兴趣的蛋白质(肽)固定在葡聚糖聚合物上形成传感片,将待测蛋白质或肽溶液通过微射流卡盘流过该固相载体,那些与固相蛋白质(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肽)被滞留在聚合物的表面上,由于芯片表面蛋白质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入射光的折射率改变,使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光的共振角发生改变,该改变与表面蛋白的含量呈线性关系,通过SPR-BIA检测系统可实时检测该变化从而实现对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第8题:

光电火花光谱分析基本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钢铁试样中各种原子在外界能量激发下发射出特征光谱,而特征光谱的强弱与原子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量成正比。通过光谱仪焦面上放臵若干出射狭缝,将待测元素特征谱线引出反射到光电管变为电信号,由测量系统测其强弱最终转化为含量。

第9题: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有一种特制的光源(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确定波长的光)该谱线通过试样(转变为气态自由原子的火焰)则被吸收,产生吸收信号,信号大小和试样中该元素量成正比。

第10题: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分子质量的分析方法
  • B、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带电状态的分析方法
  • C、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质荷比的分析方法
  • D、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