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筑防雷分级。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建筑防雷分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防雷接地系统中,国家级办公建筑物属于()。

A、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B、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C、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D、第四类防雷建筑物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防雷接地系统。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国家级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等。

第2题:

建筑物采用避雷针防雷时,各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是: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为()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为()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m。


正确答案:30;45;60

第3题:

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超过50m高的其他民用建筑物属于()。

A.一级防雷建筑物
B.二级防雷建筑物
C.三级防雷建筑物
D.四级防雷建筑物

答案:B
解析:
二级防雷的建筑物: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如部、省级办公楼,省级会堂、体育、交通、通信、广播等建筑,大型商店、影剧院等I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超过50m高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第4题:

简述建筑防火的概念和分级以及建筑幕墙防火的基本要求和防火带设计。


正确答案: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是由组成房屋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构件最低的耐火极限来决定的。我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它在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将耐火等级分为四级,大部分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属二级或三级。
建筑幕墙的防火的基本要求:幕墙在火灾的作用下,其框格结构不失去支撑能力,玻璃及金属板等不破裂。
防火带的设计应按照:
①在每层楼板边沿与幕墙间的缝隙必须用矿棉或岩棉等非燃烧材料填实。
②一块玻璃不宜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③幕墙和主体结构的连接件和予埋件外露时应用防火涂料进行保护。
④幕墙设窗间墙时,其框架内外包皮和填充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⑤无窗间墙的幕墙在楼板边沿沿墙设砖石或混凝土防火矮墙,防止火灾蔓延。

第5题:

简述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组成及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建筑物防雷装臵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作用原理:将雷电引向自身并安全导入大地内,从而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免遭雷击。

第6题:

某城市省级办公楼,建筑高150m、长80m、宽70m,城市的雷暴日数为34.2天/年,则该建筑物为哪类防雷建筑物?()
(A)一类防雷建筑物(B)二类防雷建筑物
(C)三类防雷建筑物(D)四类防雷建筑物


答案:B
解析: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3.0.3-9条。

第7题:

一座防雷建筑物中,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25%,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10%,请问该建筑物应确定为几类防雷建筑物?为什么?


正确答案: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这是因为一类25%+二类10%=35%>30%。

第8题:

按建筑物的防雷分级要求,属于一级防雷建筑物的有( )。

A.大型铁路旅客站
B.省级会堂、档案馆
C.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
D.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1)一级防雷的建筑物
  1)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如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国际港口客运站等。
  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3)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等。
  (2)二级防雷的建筑物
  1)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如部、省级办公楼,省级会堂、档案馆、博展、体育、交通、通信、广播等建筑以及大型商店、影剧院等。
  2)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3)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4)省级及以上的大型计算机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等。

第9题:

防雷设备常用的选择方法是:()。

  • A、建筑物和一般设备防雷选用避雷针,电气设备防雷选用防雷器
  • B、建筑物和一般设备防雷选用避雷针,电气设备防雷选用防雷针
  • C、建筑物和一般设备防雷选用避雷器,电气设备防雷选用防雷器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简述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正确答案:(1)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网(带)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带(网)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
(2)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平均间距不大于25m,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其冲击接地电阻大于30Ω。
(3)进出建筑物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应就近接地。当电位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所有金属体应就近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4)所有接地应采用共用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