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子崩断的原因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锯子崩断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锯割时锯条崩齿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锯条崩齿的原因有:压力太大,锯软材料时压力太大,起锯角度太大,锯管料和薄板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以及锯齿选择不当与工件不相适等等。

第2题:

活塞式空压机气缸断油有哪些原因?


正确答案: 活塞式压缩机大多数需要润滑剂,而润滑剂大多数是矿物油。润滑的作用在于减少摩擦表面的磨损和降低摩擦面的温度。气缸内润滑油减少或中断时,上述功能减小或消失,使气缸排出气体的温度升高,压缩声音有变化,使气缸拉毛,活塞环损坏,甚至使活塞卡住,打坏曲轴和拉断机架,造成重大的机械事故。
气缸内润滑油供给不足的原因很多,油槽中油位过低,滤油器堵塞、输油管路、阀门堵塞或外漏、油泵和逆止阀故障等。
在压缩机运动中可以从气缸排出气体的温度、声音、输油管和拉杆的温度、油泵的监视装置来判断,一旦发现故障,应立即消除缺陷,短时间消除不了的缺陷,应停车处理。

第3题:

在型棒材生产中造成断辊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轧辊冷却不当;(2)轧制温度过低;(3)缠辊、喂错槽或多条轧制,使变形量过大;(4)轧辊内在质量不好;(5)轧辊刻槽较深,工作辊径小。

第4题:

造成带钢断带的原因有哪些?断带后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在轧制过程中造成断带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原料原因。来料有严重板型缺陷和质量缺陷,如废边压入,严重溢出边及严重欠酸洗或过酸洗,厚度严重不均,板形边浪或中间浪,都会导致断带。
2)设备故障。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或液压系统故障,常见的有张力波动,张力消失,液压系统停车等。
3)操作故障造成的断带较为常见。如发现带钢跑偏缺陷处未及时降速或停车;道次计划选用不合理,道次变形量太大,造成轧制压力大,板形难控制,道次前后张力太大,将带钢拉断;前道次带钢某处厚度波动(减薄或超厚),后道次未及时减速或将张力控制切断,造成断带。
4)工作辊的爆裂造成断带。断带后,应立即停车,将机架内带钢拉出,并将工作辊换出。支承辊轻微粘辊可用油石将表面磨平,严重损坏应更换支承辊。
断带后,应将机架内断带碎片清扫干净,可将乳化液喷射打开,将残留在机架内的碎小带钢冲洗干净,换辊后第一卷钢速度不要太快。

第5题:

爆破崩倒支架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处理?


正确答案: 爆破崩倒支架的原因有:
1、支架架设不符合要求,爆破前未经检查或检查后未认真加固;
2、爆破参数选择不当,炮眼布置不合理,爆破后有大块煤块、岩石抛掷方向偏离巷道中心线;
1、加强支架架设质量管理,爆破前须对不合格的支架进行加固,顶梁与柱腿要用背板插严背实,角楔要打紧,相邻支架要用撑柱撑紧或用拉条固定,采煤工作面的柱子要支在实底上,上顶要打紧。
2、采煤工作面支护、液压支架、单体支柱要达到初撑力。
3、炮眼间距、角度、眼数、装药量要符合爆破图表的要求。不合格的炮眼必须重打,否则不能装药。

第6题:

崩塌分为()。

A.土崩
B.岩崩
C.瓦崩
D.滑崩
E.断崩

答案:A,B
解析:
2019版教材P31页
崩塌是指高陡的边坡岩(上)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岩发生倾倒崩落。在坚硬岩体中发生的崩塌也称岩崩,而在土体中发生的则称为土崩。

第7题:

NSVC断链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传输系统故障。
(2)GIPP,TIC各中继单板故障。
(3)EFRP/FRP单板故障。
(4)GIPP至PUC的HW线故障或AB端插反。
(5)BSS和SGSN侧的配置参数不一致,如BRCH配置的辅时隙号(即E1线上的辅时隙号)、NSEI、NSVCI和DLCI等参数。
(6)E1传输线路在远端自环。
(7)SGSN侧故障。

第8题:

刮板输送机刮板链断链的原因有哪些?防止断链的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原因有:产品制造质量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因疲劳强度不够而折断;自然使用磨损变形、矿井水腐蚀、生锈降低强度而折断;使用中发生跳牙掉链、链链条过紧、双链长短不一、夹链、卡链等都能损坏链环而折断。
防止断链的方法:除了提高刮板链的质量外,主要就是要加强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更换磨损或损害的链环。保证双链长度一致,使用中避免链条过紧,掉链时要正确处理。

第9题:

轧辊断辊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轧件温度过低;轧机压下量过大;轧制时异物咬入孔型。
(2)孔型切入深度大,造成最小辊径处强度不足;孔型尖角过于锐利。轧辊加工质量存在问题。
(3)轧辊冷却水水量不足,水压过低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冷却水中断;换辊或换槽后,冷却水管未对正使用的轧槽。
(4)轧辊的铸造质量或化学成份存在问题。

第10题:

钢丝绳破断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超载。
(2)反复弯曲与反复挤压引起金属疲劳。
(3)滑轮与卷筒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值不符合标准。
(4)选择使用维护保管方法不当。
(5)工作环境与起重机工作类型选择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