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移质输沙率如何定义?

题目
问答题
悬移质输沙率如何定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悬移质输沙率是指一定的水流与河床组成条件下,水流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挟带并通过河段下泄的悬移质中床沙质泥沙的数量。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悬移质测验作业可用悬移质测沙仪直接测定(),用悬移质在线粒度仪直接分析测点级配组成。

  • A、流速
  • B、流量
  • C、含沙量
  • D、输沙率

正确答案:C

第2题:

如何进行悬移质输沙率的间测分析?


正确答案: 二、三类站当有5-10年以上的资料证明实测输沙率的沙量变幅占历年沙量变幅的70%以上,相应水位变幅占历年水位变幅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间测输沙率分析:1、将历年悬移质输沙率和相应单样含沙量实测成果,按沙量级分成若干组,用各组平均值绘制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线;
2、将各年单断沙关系线套绘于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图上,当各年关系线偏离综合线的最大值在±5%以内时,可以实行间断。
3、间测期间可只测单样含沙量,并用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线整编资料。

第3题: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某一断面的悬移质(),称为悬移质输沙率。


正确答案:质量

第4题:

什么是悬移质输沙率?


正确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某一断面的悬移质干沙量。

第5题:

各类水文站的悬移质输沙率年测次要求如何?


正确答案:一类站历年单断沙关系线与历年综合关系线比较,其变化在±3%以内,年测次不应少于15次,二、三类站作同样比较,其变化在±5%以内,年测次不应少于10次,历年变化在±2%以内,年测次不应少于6次,并应均匀分布在含沙量变幅范围内。

第6题:

如何进行悬移质输沙率和含沙量资料的综合合理性检查?


正确答案: (1)上下游含沙量、输沙率过程线对照:在没有支流汇入或支流来沙量较小时,上下游站的含沙量过程线之间常有一定的关系。利用这种特性来检查其含沙量过程线形状、峰谷、传播时间、沙峰历时等的合理性。
在支流入汇影响较大,或区间经常发生冲淤变化的河段,应考虑可能对上下游站含沙量关系的影响。
(2)上下游月平均输沙率对照:上下游各站月年平均输沙率对照,有跨月沙峰时,可用两月月平均输沙率之和检查沿河输沙率变化的合理性。受区间支流来沙影响的区段,应将上游站与支流站输沙率之和列入与下游站比较。同时,还应考虑区间冲淤影响的因素。

第7题:

应怎样进行实测悬移质输沙率和含沙量资料的分析?


正确答案: 利用单样含沙量过程线,检查单沙测次对变化过程的控制及代表性,以及不合理的测次等。
用关系曲线图检查分析。
(1)分析单断沙关系点的分布类型、点带密集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对于突出偏离的测次,应分析其偏离的原因。
(2)对于实行间断的测站,若本年有校测资料时,应与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进行分析,以检查是否满足用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推沙的条件。

第8题:

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的工作内容,应符合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的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布置测速和测沙垂线,在各垂线上施测起点距和水深,在测速垂线上测流速,在测沙垂线上采取水样,测沙垂线与测速垂线重合。
⑵观测水位、水面比降,当水样需作颗粒分析时,应加测水温。
⑶需要建立单断沙关系时,应采取相应单样。
⑷采用浮标法测流或采用全断面混合法测输沙率时,只在测沙垂线上采取水样。

第9题:

悬移质输沙率间测的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二、三类站当有5-10年以上的资料证明,实测输沙率的沙量变幅占历年变幅的70%以上,水位变幅占历年水位变幅的80%以上时,可按以下规定进行间测输沙率分析:
⑴将历年悬移质输沙率和相应单样含沙量实测成果,按沙量级分成若干组,用各组平均值绘制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线。
⑵将各年单断沙关系线套绘于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图上,当各年关系线偏离综合线的最大值在±5%以内时,可实行间测。
⑶间测期间可只测单样含沙量,并用历年综合关系线整编资料。

第10题:

当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同时施测流量时,垂线取样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选点法、积深法和垂线混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