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陋室铭》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大家学完开头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紧接下来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果将这句改成与上句句式一致的句子不是更好吗?大家改改看。(学生试着改写)生1:房不在好,有我则行。生2:室不在陋,有德则馨。师:室不在“陋”吗?对,说反了,应是室不在--“华”,我们可以改成:室不在华,有德则馨。行吗?(学生的意见不一致)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它的后面几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题目

阅读《陋室铭》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大家学完开头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紧接下来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果将这句改成与上句句式一致的句子不是更好吗?大家改改看。(学生试着改写)生1:房不在好,有我则行。生2:室不在陋,有德则馨。师:室不在“陋”吗?对,说反了,应是室不在--“华”,我们可以改成:室不在华,有德则馨。行吗?(学生的意见不一致)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它的后面几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如果按两两相对的结构,可以改为“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无……”。同学们试着再加一加,(学生试改:无房子之华丽,无闲人来打扰;无奇花异草,无群蜂群蝶……师逐一点评)师:老师也试着加一句: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现在我来整体读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华,有德则馨。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大家觉得怎么样?生:缺少美的语感。师:噢,他感觉出来了,结构太一致了,没有变化,一个调子,让人生厌。文章要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了才会抑扬顿挫、摇曳生姿。对以上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让学生参与改写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过,该教师这一方面处理得很好:适时点拨、师生共同参与
  • B、改写课文能激发学生作诗潜能,也能让学生对对偶等修辞加深了解
  • C、教师的改写活动不够成功.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D、教师设置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散文整散、长短交错的参差美,是诗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0—23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说:谈论。 ⑤视:看,比照。 ⑥化:融和。 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正确答案:
(1)所以,因此 (2)博学的人 (3)使身体劳累

第2题: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斯是陋室,()是()的《陋室铭》中的名句。


参考答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刘禹锡

第3题:

下列四句中的排比句是()。

A、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B、实干精神,牺牲精神,服务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参考答案:A

第4题:

在学习完《五柳先生传》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性嗜酒”一句中“酒”的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归纳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B.空谷传响(《三峡》)
C.拥毳衣炉火(《湖心亭看雪》)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答案:B
解析:
B选项,题干中的“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B项中的“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综上,B选项正确。

A选项,“东西”是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故排除。

C选项,“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故排除。

D选项,“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5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答案:C
解析:
C项运用的是对偶,没有运用对比,因此是错误的

第6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视其友。


正确答案: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2)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

第7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答案:C
解析:
解析
A项君子和小人对比;
B项活着和死了对比;
C项为排比,没有对比;
D项“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对比。
故正确答案为C。

第8题:

下面用了排比句的是()。

A.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


参考答案:D

第9题:

“斋”为什么会成为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何谓“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言下之意是,斋乃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恭敬、寡欲,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追求这种境界的古人,其书房一般都很简单,没有过多陈设。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即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房虽然简陋,但有琴弹,有书看,可避尘俗之扰,能免公务之累,这就足够了。所以,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斋字在古代的含义
B.古代文人追求简陋的书斋生活
C.古代文人的书斋布置非常简单
D.古代文人以斋字来表达自己的境界追求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以两个问题开头,引出“斋”的话题,然后通过回答问题引出重点,即“斋”寓意的“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最后以刘禹锡及其代表作品《陋室铭》进行举例论证。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要论述了“斋字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第10题:

在学习完《五柳先生传》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性嗜酒”一句中“酒”的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归纳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B、空谷传响(《三峡》)
C、拥毳衣炉火(《湖心亭看雪》)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题干中的“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A项中的“东西”是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B项中的“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C项中的“炉火”名词活用作动同,“带着炉火”。D项中的“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故本题当选B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