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在查处王某等人吸食毒品案中,将王某等人用饮料瓶和吸管制作

题目

公安机关在查处王某等人吸食毒品案中,将王某等人用饮料瓶和吸管制作的吸食冰毒的用具扣押后当场予以销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某等人在周某开的饭店就餐后未付钱。两天后,王某等人再次路过周某的饭店时,周某向其催讨所欠饭款。王某等人认为有失脸面,遂对周某拳打脚踢,并扬言次日会再来饭店教训周某。第二天,周某为防不测,随身携带了一把尖刀。中午时分,王某等人再次来到周某的饭店滋事,要周某赔偿名誉损失,周某不从。王某遂用携带的斧头砍向周某的头部,周某侧身躲开,但仍被砍伤了手臂。当王某再次砍来时,周某拔出早已准备好的尖刀还击,厮打中刺中王某胸部,致其死亡。周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杀人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
参见《刑法》第20条第3款。本题中,王莱等人用斧头向周某头部砍击,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行凶行为。周某在被砍伤后持刀反击,在防卫时间、对象、目的、程度等方面均符合正当防卫的规定,因此属于正当防卫。尽管周某事先准备了尖刀随身携带,但并未主动使用,并且是在王某等人扬言再次报复滋事的情况下,为防身而准备,并非准备斗殴,不能因为其事先准备了尖刀而否定其行为的正当防卫性质。

第2题:

王某是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支付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履约保证金,王某向刘某等人借款,刘某等陆续通过银行向王某个人账户转账共计120万元,王某分别出具了借据,内容为“今借到刘某等人人民币壹佰贰拾万圆整,按月息贰分计息,项目建设用”,王某在借据上签字。后发生纠纷,刘某等人提起诉讼。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款项转入王某个人账户,刘某等人只能要求王某承担责任
B.由于借据以王某个人名义签字,刘某等人只能要求王某承担责任
C.由于款项实际用于支付项目的履行保证金,刘某等人只能要求甲公司承担责任
D.由于款项实际用于支付项目的履行保证金,刘某等人可以要求甲公司与王某共同承担责任

答案:D
解析: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出借人可以请求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

第3题:

下列哪些情况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

A、张某正用菜刀砍李某

B、王某持刀抢劫一路人

C、李某溜入一居民住宅行窃,被户主发现后,用木棒打伤户主逃跑

D、青年张三等人因口角与王五等人发生扭打,在双方用拳头互殴过程中,造成多人表皮出血,110民警到场后口头制止不了


参考答案:A

第4题:

某派出所副所长曾某和民警刘某前往某村村委会传唤吸毒违法人员王某时,遭到王某的反抗,曾某的手背被王某用匕首剌伤,王某逃走。当天下午,有群众举报称,在本村的旧石场见到王某在吸毒。接报后,曾某带领民警刘某等人前去抓捕。民警赶到时遭到王某反抗。在朝天鸣枪无效的情况下,民警刘某开了一枪将王某击倒,王某失去了反抗能力,之后,曾某又上前对着王某连开两枪,致使王某当场死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曾某使用武器是合法的
  • B、应追究曾某的刑事责任
  • C、王某拒捕不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形
  • D、曾某和刘某使用武器后,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所属的人民警察机关报告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2005年7月12日晚,某县公安局民警伍某、何某在执行任务只,发现了一赌博窝点,王某、戴某、董某和古某正在赌博。由于这4人都属于现行犯,因此,公安人员决定将他们先行拘留。执行前,伍某对何某说:“王某是市人大代表,不能拘留。”何某说:“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不能拘留?”于是,伍某、何某当场将王某等人抓获,宣布对他们实行拘留。然后,将王某等人带回县公安局看守所关押。7月14日上午,伍某、何某对王某等4人进行了讯问,并制作了讯问笔录。由于人手有限和时间紧张,伍某同时对王某和戴某进行讯问,何某同时对董某和古某进行讯问。讯问完毕后,民警伍某立即把王某等4人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根据王某等人的有罪陈述,7月21日,县公安局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王某等4人。县公安局存在哪些错误?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公安局的错误有:
①公安人员决定对王某等人实行拘留是错误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决定。
②7月14日把王某等4人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他们的家属是错误的。法律规定,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之外,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③没有立即将王某被拘留的情况向王某所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
④7月14日上午,伍某、何某对王某等4人进行了讯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
⑤伍某同时对王某和戴某进行讯问,何某同时对董某和古某进行讯问。法律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分别进行。
⑥7月21日,县公安局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王某等4人。对被拘留的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对于案情复杂的案件,经批准可以延长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题中王某等人不存在延长拘留期限的情形,应当在3日内提请审查批准逮捕。

第6题:

张某对社会极度不满,积极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但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关于张某的犯罪停止形态。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

A.王某等人尚未着手犯罪,张某构成犯罪预备
B.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张某属于教唆未遂
C.张某虽实施煽动行为,但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张某成立犯罪未遂
D.张某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已实施完毕,成立犯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问题。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属行为犯。张某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已经齐备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构成,故成立犯罪既遂。对于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成立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正犯(实行犯),不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教唆犯,B项错误。

第7题:

2006年10月11日晚,王某酒后在某酒店酗酒闹事,砸碎店里玻璃数块。此时某区公安分局太平派出所民警任某、赵某执勤路过酒店,任某等人欲将王某带回派出所处理,王某不从,与任某发生推搡。双方在扭推过程中,王某被推倒,头撞在水泥地上,当时失去知觉,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后被鉴定为颅内出血死亡。2006年12月20日,王某之父申请国家赔偿。 公安机关是否应当对王某的死亡承担国家赔偿责任?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公安机关应当对王某的死亡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因为公安民警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与王某发生推搡致王某摔倒死亡,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其行为构成违法,王某虽也有过错,但不能免除国家赔偿责任,符合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8题:

某中学高二学生赵某和王某因开玩笑致互殴,赵某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王某刺伤。公安机关以赵某涉嫌故意伤害罪进行立案侦查。县医院的李医生受公安机关的委托,对王某的伤情作了鉴定。公安机关也录取了现场目击者肖某的证言。赵某与王某均为未成年人。本案中,属于当事人的有( )。

A.赵某

B.赵某和王某

C.赵某和王某的父母

D.赵某、王某、肖某和李医生


正确答案:B
《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本案中,赵某是这起故意伤害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受到起诉,并可能被判处刑罚;王某是这起故意伤害案的被害人,可以要求对赵某追究刑事责任,也可以就自已所受的物质损失请求赔偿。可见,赵某与王某都是与本案的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是本案的当事人。当人不要求是成年人,赵某和王某未成年不影响其成为当事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9题:

2005年7月12日晚,某县公安局民警伍某、何某在执行任务只,发现了一赌博窝点,王某、戴某、董某和古某正在赌博。由于这4人都属于现行犯,因此,公安人员决定将他们先行拘留。执行前,伍某对何某说:“王某是市人大代表,不能拘留。”何某说:“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不能拘留?”于是,伍某、何某当场将王某等人抓获,宣布对他们实行拘留。然后,将王某等人带回县公安局看守所关押。7月14日上午,伍某、何某对王某等4人进行了讯问,并制作了讯问笔录。由于人手有限和时间紧张,伍某同时对王某和戴某进行讯问,何某同时对董某和古某进行讯问。讯问完毕后,民警伍某立即把王某等4人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根据王某等人的有罪陈述,7月21日,县公安局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王某等4人。戴某、董某和古某三人是否符合拘留的条件?为什么?


正确答案:戴某、董某和古某三人符合拘留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可以先行拘留,戴某、董某和古某三人符合拘留的条件。

第10题:

刘某购买了10克海洛因用于自己吸食。某日,孙某等4人到刘某家中,要求在其家中吸毒,刘某表示同意。由于孙某等人所带毒品不够吸食,刘某便将自己购买的海洛因卖了4克给孙某等人吸食,自己吸食剩下的6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 B、刘某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
  • C、刘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D、刘某贩卖毒品的数量为10克

正确答案: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