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A、地震烈度B、地震动参数C、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D、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题目

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

  • A、地震烈度
  • B、地震动参数
  • C、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 D、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防震减灾法》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根据(),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A.地震烈度区划图
B.地震破坏性评价的结果
C.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D.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2题:

关于抗震设防基本概念,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防要求就是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B.按照给定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可以理解为该建设工程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一定的抗震风险概率
C.罕遇地震烈度和多遇地震烈度相比,它们的设计基准期是不同的
D.超越概率就是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的概率


答案:C
解析:
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2. 1.1条,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

第3题: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 )。

A、地震安全性评价

B、地震动参数复核

C、抗震设防


参考答案:B

第4题: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多少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

  • A、2公里
  • B、4公里
  • C、6公里
  • D、8公里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列哪一种文件(图件),一般情况下是作为我国目前确定抗震设防烈度的法定依据性文件?( )

A.新中国地震烈度表
B.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C.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
D.中国地震烈度表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5条规定,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第6题:

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的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称为( )。
A.抗震设防烈度 B.抗震设防标准 C.地震作用 D.设计地震动参数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2.1.2条,抗震设防标准是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的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

第7题: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规定,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 )要求进行。

A.地震参数
B.地震震级
C.地震烈度
D.抗震设防

答案:D
解析: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第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根据(),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A:地震烈度区划图
B:地震破坏性评价的结果
C: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D: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9题: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 )。

  •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 B、中国地震动的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 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 D、地震烈度区划图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是如何确定的?()

  • A、地震安全性评价
  • B、地震小区划
  • C、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D、地震动参数复核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