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无标题音乐的欣赏》 【教学目标】 ①了解两位有代表

题目

【课题名称】《无标题音乐的欣赏》 【教学目标】 ①了解两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巴赫、肖邦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 ②能初步领会无标题音乐自身的美和所蕴含的情感。 ③总结出进行无标题音乐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①欣赏《C大调前奏曲》,并从中领会“音乐的自律美”。②欣赏《c小调练习曲》,并从中体会音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的自律美”,即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欣赏、启发、分析等方法。 【教学工具】钢琴、录音机、DVD、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结前几单元作品欣赏体会借助其他艺术,音乐间接具有“音响造型”与“音乐描述”的可能,但并非其所长,故音乐最擅长表达情感。 (2)引入新课对于无标题音乐,不可能在每部作品中去寻找音乐形象的具体对应物,否则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会因流于表面而受到局限,由此引入新课“无标题音乐欣赏该从何处入手”。 二、新课 (1)【板书】《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①作者简介巴赫: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其作品沉重、含蓄而又略显暗淡,充分体现了一种精神。 ②《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上下两卷,是巴赫的代表作,其内容包括前奏曲与赋格曲。 ③作品简析《C大调前奏曲》是一首典型的无标题音乐,是从没有升、降号的调性--即C大调开始,流动的“分解和弦音型”始终贯穿全曲,使音乐具有平静而明朗的抒情色彩。 ④欣赏音乐(教师弹奏) ⑤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自律美”。 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音乐正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方式,即旋律,音色、节奏、和声等的变化来实现人们对于美的体验。 ⑥欣赏《圣母颂》。 ⑦小结:因为“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所以,无标题音乐的欣赏应当从体会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入手。 (2)【板书】《c小调练习曲》(肖邦、作品10) ①由练习曲分类引入第二首欣赏作品。 ②作者简介:肖邦,波兰音乐家,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受波兰民族斗争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反映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③《c小调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学生朗读) ④分段欣赏,教师分析。(略) ⑤完整欣赏。 【思考】音乐整体的基调是什么?它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情感触动? 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整首音乐大气磅礴,在昂扬、激奋的音乐基调中,我们感受到一股具有强烈号召性和斗争性的冲击力量,即“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⑦小结:音乐通过自身表达了一种精神内涵,所以无标题音乐的欣赏还应该从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入手,同时,了解作者及作品本身的知识更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品。 三、总结 (1)知识总结:小结本课内容。 (2)方法总结:无标题音乐的欣赏应从音乐自身的美和所蕴含的情感入手。了解有关作品本身的知识,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音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音乐的一般欣赏方法有()。

A.抓住音乐主题

B.随便听听

C.熟悉音乐体裁

D.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


正确答案:ACD

第2题: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选修 “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认识。
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
3.通过胶州秧歌基本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
(1)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2)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
(3)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
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
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
(1)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
(2)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
(3)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
4.编创实践。
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运用 “拆分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
三、展示表演
请学生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舞蹈编创情况,教师点评后,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答案:
解析:
(1)优点:此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过程顺序得当,老师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能够主动教授胶州秧歌的动作舞步,说明教师精心地进行了课程准备。 (2)缺点: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点、难点。缺少小结与作业环节。
①我们可以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体态特点。
教学难点: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创编舞蹈,体现创造性。
②教学环节中的小结与作业设置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胶州秧歌,我们既了解了胶州秧歌的基本旋律,又初步了解了胶州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特点并且运用动作进行了舞蹈编创,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去实践探索一下,下次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心得体会。
③教师在展示表演环节邀请了小组代表进行舞蹈编创情况的说明,但只邀请了基础好的一组同学进行展示表演。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理念,音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尽管理念中也说明要注重个性化发展,但我们的音乐课毕竟不是只为部分尖子生开设的专业课,这会剥夺大部分学生的展示意愿。

第3题: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

A. 分析教材

B. 教学准备

C.初步欣赏

D. 重复深入欣赏


参考答案:BCD

第4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
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
蹈的认识。
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
3.通过对胶州秧歌基本的组合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
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略)
2.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
①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②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
③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
(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
(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
①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
②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
③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
(4)编创实践。
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应用“拆分
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
3.展示表演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舞蹈鳊创情况,教师点评,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
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答案:
解析:
(1)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环节缺少小结与作业环节。
我们可以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拧、碾、抻、韧、扭”这五种特点。
教学难点:胶州秧歌动作、体态的学习。
教学过程环节中的小结与作业设置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胶州秧歌,我们既了解了胶
州秧歌的基本旋律,义初步了解了胶州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特点并且也学跳了一把,希望同
学们回去再实践探索一下,下次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2)此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适当得体,教学过程顺序得当,老师能够主动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讨论,并能够主动教授胶州秧歌的动作舞步,说明教师还是精心地进行课程
准备。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展示表演的环节的时候,还邀请了小组代表
进行舞蹈编创情况的说明,最后邀请了基础好的同学进行展示表演。音乐课程标准理念
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条理念也说了要注重个
性化发展,但是我们的音乐课不是为部分尖子生开设的专业课,尽管这个课是学生根据兴
趣选择的选修课,我们也要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来展示
也可以邀请学生主动上台表演,一定不能是只有尖子生展示,剥夺了大部分学生的展示
权利。

第5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草原情曲——《嘎达梅林》与蒙古族歌曲演唱。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1.学唱:《嘎达梅林》。
2.欣赏:《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
4.听辨: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
5.器乐演奏:《嘎达梅林》竖笛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嘎达梅林》的学习,提高对歌唱艺术的兴趣,了解蒙古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2.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旋律与结构特点,能视唱部分蒙古族歌曲。
3.学会运用竖笛演奏部分蒙古民歌。听辨蒙古长调、短调,了解蒙古音乐的伴奏乐器。


答案:
解析:
我对此教学设计有如下几点看法: (1)此教学设计没有教学重难点,可以设置为:
教学重点:学唱并欣赏蒙古族民歌,认识马头琴音色。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蒙古民歌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2)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清晰、合理。三维目标的设定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排在首位,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最后是知识与技能。从目标设定的顺序上可以看到音乐教学的特质.也就是说无论是新授课、欣赏课还是综合课,情感性占主要地位。教学设计内容丰富。在导入环节,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在欣赏体验的环节,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探究环节老师带领学生练习节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蒙古族音乐的理解。这说明老师在课前也是下足了功夫,但是有一些环节还是有一些问题:
①缺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马头琴音色。教学难点是培养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②教学过程环节。学唱《嘎达梅林》环节过于简洁,应该要按照步骤,一步步去设计怎么学唱的。例如,播放完腾格尔演唱的视频.可以再设计以下类似的环节:唱谱一带节奏念歌词一跟着钢琴伴奏演唱.这样才算学会了这首作品。

竖笛演奏《嘎达梅林》可以放到学唱环节后面,因为这样会加深学生对《嘎达梅林》的印象及对这首作品更深入的了解。

③巩固与提高环节。先集体演唱一遍,再去欣赏蒙古族其他的一些作品,例如:《天堂》以及“杭盖”演唱的《轮回》,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

④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不符。教学内容中提到欣赏歌曲《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但在教学过程环节的设计中始终没有涉及对《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欣赏或讲解。应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加入对歌曲《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欣赏环节。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闭着眼睛欣赏歌曲《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体会其音乐线条的变化,伴奏乐器的音色等。

第6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新疆之春》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

【主要目标】

1.了解认识《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

2.能够根据新疆音乐的特点进行编创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新疆音乐的魅力。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

(略)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感受与体验

(1)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

(2)播放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学生随音乐观看新疆人民丰收的场面,融入到热闹喜庆的气氛之中。

2.学生分组排练关于新疆的节目。

(1)舞蹈组:随《新疆之春》音乐表演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

(2)打击乐组:用手鼓等为《新疆之春》音乐即兴伴奏;

(3)朗诵组:为《新疆之春》配乐朗诵。

3.学生分组表演展示。

小结(略)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欣赏课的展开阶段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展开阶段”是否符合上述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

第7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 的成熟一舒伯特 的歌曲》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魔王》
[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 解艺术歌曲的特征。
[教学过程] (前略)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
欣赏《魔王》
(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歌词谁的诗作?
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
③什么乐器伴奏?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3) 聆听《魔王》


答案:
解析:
该课例在教学设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这是一节音乐鉴赏课,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亲身体验。而这节课的展开部分阅读材料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做到“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
(2)新课教授环节过于简单,只带领学生聆听了一遍就进行对“艺术歌曲”的总结,没有进行分段欣赏,也没有对主题旋律学唱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听赏环节中唱、奏音乐主题或随乐律动,并适当穿插相同题材歌曲演唱或综合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听赏参与感,体验作品的音乐情感,加深音乐理解。
(3)聆听音乐时,教师没有进行设问,只是让学生干巴巴的去听,这不利于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没有突出音乐的特点。因此,教师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也可创设体验音乐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结合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启发学生领悟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8题:

音乐欣赏活动与歌唱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


正确答案:对

第9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欣赏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非洲的灵感——鼓乐
? 【教学内容】欣赏加纳鼓乐
? 【教学目标】
? 1.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 2.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答案:
解析:
(1)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环节缺少小结与作业环节。
我们可以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鼓乐演奏。
教学过程环节中的小结与作业设置为: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的加纳鼓乐及其风格特点,并请学生回家练习实践。
(2)本课的教学设计虽然内容丰富,导人环节更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在欣赏体验的环节,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探究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节奏,更是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加纳鼓乐的理解。这说明教师在课前也是做足了功夫,但是还是有一些环节存在问题。
①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混乱,目标应为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但此教学设计中并未这样设计,可以设计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领略非洲鼓乐的魅力,初步对非洲音乐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欣赏中提炼节奏,学习敲击节奏并初步感受、了解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②知识拓展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段非洲舞蹈视频并模仿学习非洲舞蹈动作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应该要与本课加纳鼓乐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舞蹈动作的节奏特点,再去根据这三种特点编创模仿。在这一环节的第三点里学生随着加纳鼓乐音乐,一部分同学敲打鼓乐节奏,另部分同学表演非洲歌舞,这一环节设置得也很精妙。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课堂纪律的把握,可以创设一个非洲部落音乐会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第10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基本理念, 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时节》 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 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 感受“赛乃姆” 节奏。
2. 通过欣赏、 创编、 表演等实践活动, 围绕“丰收时节” 主题, 尝试创作和表演, 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
(其他目标略)
【学时】 1
【教学过程片段】
一、 导入阶段(略)


答案:
解析:
该课例是一个相对丰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
优点:(1)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理念。
(2)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舞蹈动作表现;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体现了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课程理念。
(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我国新疆舞蹈动作进行细致的展示与讲解,同时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请学生模仿“摘葡萄”的动作,学习舞蹈的同时,传达着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理念。
缺点:(1)欣赏环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带领学生欣赏乐曲,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但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舞蹈动作教授为主,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一起,虽然体现了“学科综合”,但在“突出音乐特点”上有所缺失,没有带领学生更好地聆听与欣赏乐曲,这种做法与音乐课程理念“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相违背。
(2)创编环节:该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虽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参与课堂表现,但是在课堂当中并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动作,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
二、 展开阶段: 新课教学
1. 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
(1) 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
师: 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
师问: 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 心情如何?
(师生交流)
生: 尝试模仿“摘葡萄” 舞蹈动作。
师问: 你们的动作与老师刚才的动作有何不同?
(师生交流)
师: 指导学习:“摘葡萄” 舞蹈动作。
(手部动作、 脚步动作、 方位)
生: 舞蹈实践, 感受“赛乃姆” 及其典型节奏。
(2) 欣赏舞蹈视频《丰收时节》
师问: 作品运用了哪些舞蹈动作、 哪些舞台表现手法来展现收获的喜悦?
(板书: 舞蹈动作、 舞蹈队形、 舞蹈形式、 道具、 布景、 灯光) 师生交流舞台表现形式对“收获” 这一舞蹈主题的塑造作用。
2. 创编与实践------《收获时节》
师: 出示创编主题“收获时节”, 布置创编分组及要求。
(舞蹈组、 配乐组、 灯光组、 布景组、 摄影摄像组)
生: 分组实施创作实践, 教师指导。
生: 创作展示, 各组共同表演《收获时节》。
三、 小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