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两个mmol级活性的片段能够连接或融合为一个umol级的新化合物,这种现象称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作用靶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的重要靶点。

题目

一般来说,两个mmol级活性的片段能够连接或融合为一个umol级的新化合物,这种现象称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作用靶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的重要靶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查看材料

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正确答案:E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理论。

第2题:

关于Druggability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指的是先导化合物成药性研究

B、指的是靶点是否具有可成药性

C、已有药物上市靶点的druggability低

D、没有药物上市靶点的druggability高


答案:B

解析:Druggability指的是靶点是否具有可成药性,药物或候选药物应具有成药性 (druggability) 属性。药物或候选药物应具有成药性 (druggability) 属性。成药性是指药物除了药理活性以外的所有其他性质,即化合物具有能够进入临床1期试验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性质,成药性是对药物属性的要求。

第3题:

溴新斯的明的作用靶点是 M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

第4题:

共用题干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
A:非致病基因,无效
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

答案:B
解析:
考查的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理论。

第5题:

卡托普利的作用靶点是 ( )


正确答案:A

第6题:

洛伐他汀的作用的靶点是( )。


正确答案:D

第7题: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给予致病基因为X1或X2的患者用药,结果是A、无效

B、效果良好

C、无效,缘于非此药的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A、非致病基因,无效

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E


问题 3 答案:B

第8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题: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 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1或X2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查看材料

A.无效

B.效果良好

C.无效,缘于非此药的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理论。

第9题: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答案:E
解析:
3.1~3题考查的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理论。

第10题:

共用题干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答案:E
解析:
考查的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