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下列描述中,哪一条不属于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的构成条件()。A、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B、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C、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D、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E、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查看答案
问题:简述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液系统的改变。
问题: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增加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指标,其理由是()。A、这两种物质可使水的感官性状变化B、这两种物质可损害肾脏,引起人群中毒C、这两种物质在加氯消毒时,可与原水中存在的有机前体物形成氯化副产物D、这两种物质可以影响混凝沉淀和消毒效果
问题:射频辐射是指()。A、高频电磁场和微波B、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C、高频电磁场和激光D、微波和激光E、激光与X射线
问题:下列诸因素中不属于大骨节病病因的是()。A、环境硒水平过低B、真菌毒素污染玉米C、饮用水有机物污染严重D、真菌毒素污染小麦E、环境放射性物质污染
问题: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有哪些?
问题:碘缺乏病可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A、胎儿早产、死产B、单纯性聋哑C、视野缩小D、甲状腺肿E、克汀病
问题: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问题: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助中,为了醒目辨认和分类处理,应在死亡人员的手臂上捆绑下列哪种颜色的纱布()。A、黑色B、红色C、黄色D、绿色E、白色
问题: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中,其采样频次的确定原则不包括()。A、以最低的采样频次,求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B、既能确切反映污染程度、范围、消减情况,又切实可行C、事故刚刚发生不久,采样频次要多D、待摸清变化、消减规律后,课减少采样频次E、每小时采样一次
问题: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三大类,即()、()和()。
问题:影响体内或靶器官蓄积量的因素包括()。A、暴露频率B、暴露期C、生物半衰期D、摄入量E、以上都包括
问题:在氮氧化物大量泄漏所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人员紧急隔离的距离要求是()。A、305米B、915米C、1.8千米D、4.8千米E、9.8千米
问题:环境暴露水平
问题: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A、高温强辐射作业B、高温高湿作业C、夏季露天作业D、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
问题:下面哪项不是酸雨的有害作用()。A、使皮肤癌的发生率增加B、破坏农田和植被的化学组成C、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D、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E、增加输水管材中金属化合物的溶出
问题: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职业肿瘤有哪几种?
问题:不良化妆品可能对人类产生哪些危害?
问题:衣服面料所含有的什么成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较严重的影响?()。A、染料B、染整助剂C、纺织纤维D、A+BE、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