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革命报刊的重要作用。

题目

简述革命报刊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革命报刊对革命起了直接重要的推动鼓舞作用,其中最具代表行的是《大江报》。该报是领导武昌起义的两个组织之一的文学社的机关报。
辛亥革命前后,出现了为报纸服务的通讯社。1904年中国人子办的第一个通讯社——中兴通讯社在广州成立,邵飘萍还在日本东京创办了“东京通讯社”,向国内报纸发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查找建国前党报、党刊、革命报刊上的论文资料应利用()。


正确答案: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

第2题:

大革命中的报刊概况。


正确答案: 这一时期,法国报刊业空前繁荣。以三种倾向的报刊为主。
①革命派报刊:米拉波创办的《普罗旺斯邮报》、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阿贝尔创办的《杜歇老爹报》、德穆兰创办的《法国吉布拉班革命报》等。这些报纸不同程度的推动了革命进程。但寿命都不长。
②保皇派报刊:《政治及国家报》等也在负隅顽抗。
③非政治性报刊:《巴黎新闻报》、《普通箴言报》等,采取不过于介入革命的态度,虽平平淡淡,但寿命较长。

第3题:

为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出现,下列不属于此类书籍报刊的是()

A.《警世通言》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革命军》

D.《猛回头》


参考答案:A

第4题:

留日学生办过哪些革命报刊?这些报刊起到过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兴中会时期,革命派的另一个报刊活动中心在日本。主要是留日学生在横滨、东京等地办起了一系列报刊,与香港、上海的革命报刊遥相呼应,大造革命舆论。这些报刊主要有:《开智录》半月刊,1899年创刊于横滨,由郑贯公(号自立)主编,撰述有冯懋龙(号自由)和冯斯栾(号自强),人称“三自”。这是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倾向革命的报刊。随《清议报》印刷发行,曾刊登过《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卢梭的《民约论》译文等具有民主革命色彩的文章。出了十几期后不为保皇党所容,因而停刊。
《译书汇编》月刊,1900年12月创刊于东京,由江苏留日学生戢元丞、杨廷栋、杨荫杭、雷奋主持,以译载欧、美、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为主,曾译载过孟德斯鸩的《万法精理》、约翰穆勒的《自由原论》、斯塞的《代议政体》等文章,风行一时,1903年出至第11期停刊。
《国民报》月刊,1901年创刊于东京,由秦力山主编,以刊登政论文章为主,“大倡革命排满学说”。曾刊登过《中国灭亡论》、《正仇满论》和译载过《美国独立檄文》、《革命新论》等文章,向国内发行,只出了4期。以上是早期的留日学生报刊。其特点是以译载西方名著为主,并和改良派报刊有一定联系。
1903年后,留日学生大量增加,革命思憩日趋活跃。各省留日学生纷纷成立同乡会开展各种活动,并以同乡会的名义。办报刊。其中主要的有:《湖北学生界》月刊,1903年1月创刊于东京,刘成禺主编;《浙江潮》月刊,1903年2月创刊于东京,孙翼中主编;《江苏》月刊,同年4月创刊于东市,秦毓鎏主编。这些留学生的刊物以刊登反清政论为主。它们的出版,推动了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同时由于大量输入国内,对本*地区的革命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5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1、基本要点:
(1)为革命办报,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作为报纸的首要任务;
(2)高度评价报纸的战斗作用,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锐利武器;
(3)承认报纸的党派性,主张办报机关报作为党派“喉舌”,宣传革命的纲领、主张,并化为“常识”,让民众接受;
(4)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的代表和舆论的代表;
(5)认为报纸是“舆论之母”,不仅可以宣传革命思想,而且可以表达舆论,影响舆论,甚至可以制造舆论。
2、局限性:孙中山的“舆论之母”论,有其合理性:把报纸称之为“舆论之母”,要求革命派报刊以宣传革命主张为己任,希望《民报》等作为同盟会的喉舌,将同盟会的纲领宣传到民众中去,使之化为一种“常识”;局限性在于:在孙中山等人看来,民众分为“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他们处处以“先知先觉”者自居,因此革命派的宣传工作做的相当不广泛,不深入。在“舆论之母”的指导下,他们不仅利用报刊宣传革命主张,而且为了配合某一次大的政治或军事行动,大“造”舆论,甚至编造舆论。

第6题:

列宁在革命胜利前后表述的主要报刊思想革命胜利前后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有精辟的阐述:
①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②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
③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又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
④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
⑤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一定要让所有革命民主主义者都来写稿,都来报道有关运动的消息,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7题:

简述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报刊?


正确答案: 1、《政治周报》的出版:1925.12.5,广州创刊,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机关报,前期由毛泽东主编。该报在打破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宣传,维护国共合作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广东革命根据地《反击》专栏,反击右派)。
2、《热血日报》的出版:1925.6.4,上海创刊,第一张中共创办的日报,创刊后,立即投入“五卅运动”,积极支持群众的反帝斗争。

第8题:

俄罗斯社会革命党的机关报刊是《革命俄罗斯》。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简述革命报刊纷纷涌现。


正确答案: 1894年冬,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孙中山建立了兴中会,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作为其机关报。主张推翻清朝政府,实现民族革命;报道国内各地革命活动;揭露和批判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

第10题: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和业务改进。


正确答案: (一)报刊宣传的特点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变成了办报的主角。
1、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报刊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政府作用更大,表现为:(1)揭露了帝国主义;(2)批评了清王朝和保皇派;(3)宣传了革命思想。
3、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
4、以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增多。
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不很重视,其报刊上有时出现侮报道,有时还出现暴露内部分歧的言论。
(二)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
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后,新闻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在内容上,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要素。新闻报道成为报纸的主角。新闻报道体裁也日益增多。
(2)评论工作进一步改进。报纸评论的形式逐渐多起来,有“社论”、“时论”、“时评”、“编者按”等。
(3)有些报纸分庄、谐两部分,促进了报纸文艺副进的发展。
(4)在形式上,大多数报纸已由近代形态发展成为现代形态,结束了“报”、“刊”不分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