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核心是(理念论),他的作品是()。

题目

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核心是(理念论),他的作品是()。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理想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柏拉图对理念论的反思。


正确答案: 柏拉图的理念论将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截然对立起来,难以解决理念的认识问题。于是柏拉图对自己的理念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第一,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按理说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理念作为存在的根据,但是对自然事物是否存在理念的问题,柏拉图却犹疑不决。这样一来,势必将否认任何事物都有理念存在的理论前提。
第二,关于理念的被分有问题。事物对同名理念的分有只能有两种方式,或是整体分有或是部分分有。如果一个理念整个地被许多同名事物分有,那将导致理念同其自身的分裂。如果事物分有理念的一部分,那就破坏了理念的完整性。
第三,关于理念被摹仿的问题。所谓万物摹仿理念,无非是说它们被造得类似理念。但是如果个别事物类似理念,理念也就类似个别事物。如此类推,就会总是有新的理念产生而永无止境。
第四,关于理念、神和我们的关系问题。如果分有说和摹仿说都不成立,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联系就会割断,就会推出两个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首先,理念是不为我们所认知的。其次,神不是我们的主人,不知道人类的事情。
柏拉图认为,尽管理念论存在着种种矛盾,但是如果因此而放弃理念论,就会彻底毁灭知识。于是,他把思考的重心从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向了理念与理念之间的关系。

第2题:

柏拉图的哲学被称为()?

  • A、摹仿说
  • B、理念论
  • C、洞穴理论
  • D、新柏拉图主义

正确答案:B

第3题:

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作品《文艺对话集》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康德

C、柏拉图

D、拉康


参考答案:C

第4题:

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但柏拉图发现他的“理念论”在事物上不是()?

  • A、完美的
  • B、不统一
  • C、必然的
  • D、统一的

正确答案:D

第5题:

柏拉图的“摹仿说”是以()论为基础的。

  • A、概念论
  • B、思想论
  • C、逻辑论
  • D、理念论

正确答案:D

第6题:

希特勒的“领袖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 A、康德的德性论
  • B、尼采的超人哲学
  • C、叔本华的意志论
  • D、柏拉图的理念论

正确答案:B

第7题:

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主要是()。

  • A、概念论
  • B、理念论
  • C、实体论

正确答案:B

第8题:

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  )


答案:对
解析:
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而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人对外在环境的兴趣,包括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从而形成他所谓的“绅士”;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从而从根本上修身养性。

第9题:

柏拉图的理念被称为()。

  • A、唯名论
  • B、唯理论
  • C、唯虚论
  • D、唯实论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正确答案: 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来自动词“看”,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或“型相”。“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摹仿”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
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把事物的本质——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分开,并且以理念为存在的根据,是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