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的繁殖有何特性?

题目

黄鳝的繁殖有何特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同其它许多肉食性鱼类一样,黄鳝在产卵前具有占区筑巢的特性。一旦即将产卵的黄鳝确定了自己的产卵区域,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将会禁止其它黄鳝进入,一旦发现有入侵者,就会发生打斗。若该鳝不能绝对保卫其产卵区域的安全,则会重新选择产卵区域。若即将产卵的黄鳝几经选择,均无法寻找到它认为安全的产卵区,那么,它将会不产卵而随着产卵季节的结束而将卵粒慢慢地吸收掉,这种未能产卵的黄鳝会在第二年像其它产过卵的黄鳝一样,逐渐转化成为雄鳝。为了使黄鳝能够在繁殖季节到来时,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安全产卵区,尽量多让黄鳝产卵,因而在自然繁殖或半人工繁殖时,每平方米鳝池所投放的种鳝一般不要超出10条。黄鳝只能从雌性转变为雄性,而不能从雄性再转化成雌性。在繁殖季节到来时,若同批黄鳝中若没有雄鳝,便有部份雌鳝会提前转化成雄鳝,而与同批的雌鳝进行交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黄鳝的吃食有何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 黄鳝吃食有四大显著特点:
一是对蚯蚓的特别敏感性。黄鳝对蚯蚓的腥味天生特别地敏感。水中的蚯蚓能被周围数十米远的黄鳝嗅觉到,并且十分喜爱吃食。所以,我们认为,要想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最好能养殖一定规模的蚯蚓。虽然我们不主张主要依靠蚯蚓来养殖黄鳝,但为了达到顺利开食,驯化吃食配合饲料及增进黄鳝的食欲,故我们要求养殖户在开展黄鳝养殖的同时,最好人工养殖一定数量的蚯蚓。
二是贪食性。由于黄鳝在野生状态下饲料无法得到保证,经常饱一顿饥一顿,因而养成了暴食暴饮的习性。在人工养殖状态下,尤其是在单一投喂蚯蚓或蝇蛆,在吃食旺季,黄鳝一次摄入的鲜料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以上。过量的摄入食物往往容易导致黄鳝的消化不良而引发肠炎等疾病。而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是拒食性。黄鳝的摄食活动依赖于嗅觉和触觉,并用味觉加以选择是否吞咽。对无味、苦味、过咸、刺激性强有异味及过于干硬饵料均拒绝吞咽,尤其是对饲料中添加药品极为敏感。这也是一些养殖者在饲料中添加敌百虫或磺胺类药物等气味明显的药物来治疗鳝病而不见效的根本原因。
四是耐饥饿性。即使是在吃食的高峰期,黄鳝饥饿1-3个月也不会饿死。在特别饥饿的状态下,黄鳝体质减弱易诱发疾病和发生大鳝吃小鳝的情况。

第2题:

简述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及各自的特点、二者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有性繁殖:是指不同升物个体的雌雄生殖细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后形成生物个体的方式。
无性繁殖:不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特点:有性繁殖有利于基因交流,会产生更适合环境的后代,但是不利于优良性状的遗传.而无性繁殖由于用到了细胞培养等技术,亲代与子代的D、NA、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有丝分裂的时候有可能产生突变),所以亲代的性状会100%遗传给后代,但是进化的几率就很小。
区别:雌雄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因而只带有亲本一半的染色体,重新结合成受精体后,遗传的变异增加了,而无性繁殖有母体直接产生个体,理论上说子代的基因型与母体是一样的,不存在变异或者变异较小。植物中常常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共存,在有性繁殖受到破坏的时候(花被吃了)通常会选择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使个体的基因发生变异,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无性繁殖往往花费较少的能量,且成功机会高。

第3题:

黄鳝的消化系统有何特殊性?


正确答案: 黄鳝的肠道无盘曲,呈直管状,总长度约占体长的五分之四,这一结构与肉食性鱼类的特征想似。
其消化特点是:对植物蛋白和纤维素几乎完全不能消化,对动物蛋白、淀粉和脂肪能有效消化,因此任何想全部使用植物性饲料饲养黄鳝的企图都是对黄鳝的消化机能缺乏了解的表现。但另一方面适度植物性饲料的添加可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摄食强度。黄鳝的新成代谢缓慢,反映在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消化液分泌量少,吸收速率低。这一特性对黄鳝养殖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严重抑制了增重速度。然而这一特性并非不可改变,在定时投喂和人为添加消化促进剂的激活下,消化系统可很快变得极为活跃,就可达到促进进食,增重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第4题:

使用黄鳝浓缩料有何优势?


正确答案:普通鱼饲料虽然可用于饲养黄鳝,但其饲料转化率却仍不理想。一般使用鲤鱼料加蚯蚓投喂,需3斤左右饲料才能使黄鳝增重1斤,使用鳗鱼、江团料投喂,也需2斤多才能使黄鳝增重1斤,每市斤黄鳝的饲料成本仍在5-6元之间。经咨询有关动物营养方面的专家,发现影响饲料转化率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黄鳝对氨基酸等营养成份的要求大幅度高于其它普通鱼类。为在普通鱼饲料的基础上,使饲料水平能够满足黄鳝的生长需要,我们经反复对比试验,成功试制出了黄鳝专用浓缩饲料,并将已于2003年底投入批量生产。使用该浓缩料,一般可将黄鳝的饲料成本控制在4元以内,且黄鳝吃食速度快,不易发生肠炎,吃食量和生长速度也比不使用浓缩料前有了显著的增加。

第5题:

营养繁殖起源的植物生命周期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没有胚胎期和幼年期(或幼年期很短)。

第6题:

硅砖有何特性?


正确答案: 1)良好的导热性;
2)较强的抗酸性侵蚀的能力;
3)荷重软化点高;
4)体积膨胀率大;
5)耐急冷急热性能差

第7题:

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正确答案:有利于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例:生产发面用鲜酵母的酿酒酵母,其繁殖速度为2小时分裂一次,但在单罐发酵时,几乎每12小时就可“收获”一次,每年可“收获”数百次,这是任何农作物所不可能达到的“复种指数”。或例:500kg重的食用公牛,每昼夜只能从食物中“浓缩”0.5kg的蛋白质,而同样重的酵母菌,只要以质量较次糖液的(如糖蜜)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在24小时内即可真正合成5000kg的优良蛋白质。

第8题:

黄鳝是如何繁殖幼苗的?


正确答案:每年,当繁殖季节来临时,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鳝常在乱石、洞穴、杂草堆或水生植物等的附近吐出泡沫为巢,然后雌鳝将卵产于其中。与此同时,雄鳝排出精液使之受精,受精卵借助泡沫浮力在水面孵化,水温20-28℃时,约7天左右鳝苗即破膜而出。雌鳝产卵完毕便离巢而去,雄鳝则有护卵习性。雌鳝产卵完毕便离巢而去,雄鳝或兼性偏雄性黄鳝则有护卵习性。一直要守护到黄鳝苗孵出,并待其卵囊消失,能自由觅食为止。

第9题:

花卉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缺点?


正确答案:⑴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后代容易发生变异且幼年期较长。
⑵无性繁殖:营养繁殖—繁殖系数小,新植株根系较弱,影响适应性及其寿命。
⑶孢子繁殖:
⑷组织培养:和常规营养体繁殖比生产成本高,炼苗难、移栽成活率较低

第10题:

黄鳝对温度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黄鳝属冷血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适宜黄鳝生存的水温为1-32℃,适宜黄鳝生长的水温为15-30℃,最适黄鳝生长繁殖的水温为21-28℃,此时摄食活动强,生长较快。水温低于15℃时,黄鳝吃食量明显下降,10℃以下时,则一般会停止摄食,随温度的降低而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超过30℃以上时,黄鳝行动反应迟钝,摄食骤减或停止,长时间高温或低温甚至引发黄鳝死亡。黄鳝具有自行选择适温区的习性,当所栖息的环境水温不适时,黄鳝会自动寻找适宜的区域,当长时间找不到适宜生存的水温环境,就会致使黄鳝的生理功能紊乱,诱发疾病甚至死亡。在高温状态下,黄鳝频繁伸头出水面呼吸空气,因此,当水面气温过高(高于32℃,同样会对黄鳝的正常呼吸产生不良影响。此外,黄鳝对水温的骤然变化也非常敏感,因而在人工养殖中,若对水温调控不当时常会导致黄鳝患上感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