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具有哪些特征?

题目

城市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具有哪些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些性质?


正确答案:阶段的特征包括: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阶段的整合性、阶段的双重性、阶段的滞差。

第2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第3题:

系统工程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答:1.萌芽阶段(1940~1957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进行个别研究和简单应用,实践成果为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发展阶段(1957~1965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自觉应用,理论与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3.基本成熟和发展阶段(1965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论逐步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各个社会实践领域得到普及.

第4题: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由习惯、历史沿革和一系列国际间磋商而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2)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从1870年前后主要国家都实行国内金本位制度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燥发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开始,到1973年终止。牙买加货币体系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国际货币关系新格局,其标志是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会员达成的《牙买加协定》,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

第5题:

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种媒介依次叠加,使得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1)口语传播时代:语言是在人类劳动和社会协作活动中产生的。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但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只能使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它使得信息能够长久保存下来,人类文化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字依据,并能传到更遥远的地方。
(3)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15世纪40年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古登堡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使教育和文化得到普及。
(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从电报、电话,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电子媒介的数字化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也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6题: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当代中国城市化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时间上:阶段性——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有序变化和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
②空间上:地域推进——由城市集聚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③质态上:性状与结构变动——在城市性状和结构的变动趋势上,它包括城市职能、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④量态上:数量和规模变化——城市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即,初级阶段:大城市数量较少,中小城市较多;中级阶段:大城市数量增多,中小城市较多;高级阶段:大城市数量稳定,中小城市较多。
当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第7题:

古代希腊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主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正确答案: 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
①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代表作有《希腊神话》和荷马《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和叙事长诗《神谱》。
②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代表作有萨福的独唱琴歌,和伊索的《伊索寓言》。
③希腊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公园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成为全希腊的中心,雅典奴隶主民主制促进了雅典文化艺术的繁荣,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代表作有柏拉图《理想国》、《裴德罗斯篇》、《伊安篇》、《会饮篇》;亚里士多德《诗学》。
④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代表作米南德《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第8题:

企业管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3)管理丛林阶段。

第9题:

我国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现代生态畜牧业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我国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
原始畜牧业
靠天养畜,通过畜禽的自繁自养扩大畜群规模,人类对畜禽生产很少进行干预。
传统畜牧业通过自然环境和人工选择培育畜禽新品种,改善畜舍条件和提供饲料,对畜禽生产过程进行人工干预,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商品率低。
工厂化畜牧业
按照畜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借助现代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环境控制、疫病防治技术、优化生产要素,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方式,进行高密度、大规模、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生产,能量和物质的投入多,畜禽生产水平高,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益好。
生态畜牧业
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产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牧、渔等因地制宜,合理搭配,进行无污染、无废弃物的绿色生产,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畜牧业产业化体系,使畜牧业生产朝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第10题:

质量管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该阶段也被称为事后检验阶段,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主张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产品质量波动中找出规律性,消除产生波动的异常因素,使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控制在正常的、比较理想的生产状态,从而保证最经济地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产品。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着重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做到以预防为主,认为“质量是生产造出来的”。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4)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