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题目

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改革开放是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格局将持续向现代化的方向推进。具体构成是: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呈现“大一统”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成为我国唯一的银行,垄断了几乎所有的金融业务。
②1979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体系进入了逐步恢复、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陆续恢复了几个主要的商业银行。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办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办理的全部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形成现代“双层”银行体系框架。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国家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目前,处于我国金融体系主体地位的是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它们的前身分别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为改善垄断经营局面,提高效率,2003年末,又开始对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获得外汇储备注资,交通银行也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之后,几家银行按照财务重组、成立股份公司、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在境内外进行IPO的路径进行改革。经过改革,四家银行在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不断缩小。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
自1986年国家决定重新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在筹建之初以国有资本为主,而且大多没有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近些年则先后实行了股份制改造。1998年我国开始出现了以城市名命名的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建,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124家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其他未上市商业银行也都在积极创造上市条件,以期加速向现代商业银行的方向发展。
1994年以前,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业务由当时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承担。1994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及遵循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原则,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2007年初,按“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对政策性银行进行改革,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国家开发银行将最先被打造成商业银行。
1999年3-10月,我国先后建立了四家由国家投资的特定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截止2001年底,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了1.4万亿不良资产,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到2006年3月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3.4亿元。目前,随着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接收的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工作接近尾声,它们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对业务范围和经营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开始向商业化转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快多元化步伐,同时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债券和股票初露头角,并开始柜台交易。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开始飞速发展,各类证券公司、基金组织随之发展起来。截至2008年4月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总资产约1.8万亿元,净资本约3100亿元,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国泰证券等。但我国证券公司与国外投资银行存在明显差距,不能充分发挥投资银行的职能,而且规模小、竞争力低。近年来,部分证券公司向投资银行的过度已在酝酿中。我国的投资基金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较为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产生于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首先推出的是封闭式基金,2000年开始推出开放式基金,近几年,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也有发展。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各类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机构迅速发展起来。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1988年以前,保险业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后来,保险市场主体逐步增加。1988年3月和1991年4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建立。1998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撤销,业务由其三家子公司管理。近年又成立了政策性保险公司、保险代理公司等。许多外国保险公司也纷纷来华设立分公司及代表处。
⑤此外,我国金融体系范围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种类不断增加,例如,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革后的农村信用合作社、06年末新增的三类农村金融机构、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等,近几年也有非常迅速的发展。
为对迅速发展和日益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进行有效监管,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开始发展并不断完善。1992年10月,中国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2003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相继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分离出来。
(2)综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金融机构的多样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金融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显著,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日益要求开通越来越多样化的渠道为之服务。不同金融中介根据其自身特点提供给社会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了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要求,高效率地发挥其带动整个经济的能动作用。
②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是我国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推进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不断向市场化、商业化过渡。无论是专业银行与人民银行分离、政策性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及股份制改造、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还是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都体现了政策性与商业性分离、不断提高效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目标,不但增强了专业性、提高了自身竞争力,而且有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金融机构的现代化和逐步向国际接轨的趋势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做出的不断努力。国外的金融机构体系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无论在制度还是管理方面都已经成熟,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只有在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才能少走弯路,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尽快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资金平台。
④在未来,我国的金融体系将继续向着多样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并且根据实际经济状况不断自我调整、完善。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使我国商业银行不断突破分业经营界限,逐步向综合经营的方向推进。

第3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有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划分阶层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出发,社会阶层按职业划分为工农兵学商。那时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出现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新的雇佣关系和被雇佣关系产生。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度提高,社会收入的差异开始拉开,收入上的分层逐渐出现,随之而来的收入差别也带来了机会和社会地位的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个人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进一步明显,社会不同阶层流动加大,开始形成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

第4题:

试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常识,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阶层分化。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分化除了一般原因,还有其特殊原因。
(1)经济市场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促成因素
第一,经济市场化与原有阶层的分化。
第二,经济市场化与新阶层的产生。
(2)经济知识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促成因素
第一,经济知识化与原有阶层的分化。
第二,经济知识化与原有阶层的壮大。

第5题:

请分析我国水稻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正确答案: 自然原因:我国气候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为水稻生长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人文原因:①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适应能力增强;②水稻种植技术的传播。

第6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 (1)新社会阶层是非公有制经济阶层,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2)新社会阶层所依托的经济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和多层次性,是新生的包容性很强的群体。
(3)新社会阶层是社会就业机会的创造者,是一个关乎民生的群体。
(4)新社会阶层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祖国富强的贡献者,是一个关乎民富国强的群体。
(5)新社会阶层是“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关乎小康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群体。
(6)新社会阶层所依托的经济是民营经济,是一个推动制度创新的群体。
(7)新社会阶层关乎改革开放中“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在多元竞争中充满活力的群体。
(8)新社会阶层的极大的差异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它的双重性。
(9)新社会阶层的个人身份具有多样性、多重性、多变性的特点。
(10)新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与市场经济密切融合,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理性务实的思维特点。

第7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历程,并分析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历程
1981年1月1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财政部为平衡财政预算,开始发行国库券,对象是企业、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个人。截止1997年,连续发行了17年。
1987年,为促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型项目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我国发行了3年期的重点建设债券,发行对象是地方政府、地方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发行总额为55亿元。1988年,为支持国家重点建设,我国发行了2年期国家建设债券,发行对象为城乡居民、基金会组织、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发行额为80亿元。
1988年,为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我国又发行了财政债券,至1992年共发行了5次,发行总额为337.03亿元。除1988年发行的是3年期和5年期债券外,其余年份均为5年期债券。发行对象主要是专业银行、综合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1989年,我国政府发行了只对企事业单位、不对个人的特种债券。该债券从1989年到1991年共发行了4次,期限均为5年。
1989年,银行实行保值贴补率政策后,财政部开始发行带有保值贴补的保值公债。计划发行额为125亿元,期限为3年,发行对象是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各种基金会、保险公司以及有条件的公司,其年利率随银行3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浮动,加保值贴补率,再外加1个百分点,1989年保值公债实际发行了87.43亿元,未发行完的部分,转入1990年继续发行。
1988年,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和石油部、铁道部也发行了总额为80亿元的基本建设债券,发行对象是四大国家专业银行,期限为5年,1989年,又发行了14.59亿元的基本建设债券,发行对象为全国城乡个人,期限为3年,1992年,该债券与重点企业债券合并为国家投资公司债券。
(2)一般来讲,国债发行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货币的供给。
用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预算赤字。这些国债的购买者如果是公众或商业银行,并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因为政府用国债取得货币后,流通中的货币虽以同等数额减少,但当政府将出售国债获得的货币再用于购买支出时,这些暂时退出流通的货币又会回到流通之中。其具体的过程是公众开出商业银行的支票或商业银行开出由自己支付的支票,这都使各银行在中央银行中的准备金减少。但财政支出之后,这些准备金又会恢复。准备金不变,创造货币的规模也不会变。
但是国债同时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也是货币当局进行公开时常操作的重要手段,这样国债就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国家的货币供给,而且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货币当局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程度和对政府赤字的态度。通常的情况是:财政部发行国债,中央银行直接收购。财政部用出售国债的收入支付商品、服务或其他支出。公司、企业、个人收入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则相应地增加了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同样的结果,也可能走的是较迂回的过程。国债出售给公司、个人或商业银行,从而造成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但这些国债或抵押或出售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的支出又会补足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而财政把出售国债的收入再支出,仍然成为准备金增加的因素。准备金的增加是基础货币的增加,它会产生倍数效应。因此,能产生明显的增加货币供给的效果。

第8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答案:错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党的基本路线指引;实行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实施三步走战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东部率先崛起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民的勤劳努力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


第9题:

试分析2004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原因要点:


正确答案: 1.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2.政府所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
3.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务工经商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第10题:

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正确答案:(1)“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
(3)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
(4)税收制度的不合理,对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5)不平等竞争的存在,一些借助国家特许经营的垄断行业就获得了“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