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大约2000万人需要被提供就业岗位。

题目

我国每年大约2000万人需要被提供就业岗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1985—1997年某些年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如下表所示:

我国1985—1997年平均每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是( )万人。

A.12480

B.12918

C.14000

D.14412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1985—1997年平均每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8000+9000)/2×3+(9000+11500)/2×2+(11500+14000)/2×3+(14000+16500)/2×2+(16500+18510)/2×2]/(3+2+3+2+2)=12480(万人)。

第2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目标包括每年旅游业新吸纳就业人员 万人。

A.30

B.50

C.80

D.100


正确答案:B

第3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 111~115 题。

材料一:2006年,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2006年可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2006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

材料二: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总量更为突出。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同时,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材料三:有专家称,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比2005年降低22%左右,大约为1200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的月工资平均达到1100元。据此,有人得出“大学生身价等同于农民工”的结论。

第 111 题 由材料可判断出,2006年我国劳动力的总体供求状况为( )。

A.供小于求约1100万人

B.供大于求约1100万人

C.供小于求约1400万人

D.供大于求约1400万人


正确答案:D
D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2006年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为2500万人;2006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久员,即需求量为1100万人。因此,2006年我国劳动力的总体供求状况为供大于求约1400万人。故正确答案为D。

第4题: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4780万人增加到283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960万人减少到48090万人,年均减少218万人。

2006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为( )。


A. 58.9%
B. 37.1%
C. 62.9%
D. 41.1%

答案:B
解析:
28310÷(28310+48090)≈37.1%。故答案为B。

第5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
根据资料可推出,“十一五”期间我国()。

A.就业人员总量不断下降,就业结构趋于恶化
B.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就业结构得到改善
C.就业人员总量不断下降,就业结构得到改善
D.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就业结构趋于恶化

答案:B
解析:
由第二段可知,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长,由条形图可知,就业结构得到了改善,选B。

第6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第 121~122 题。

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据估计,2011年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3亿人。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大致稳定在2200万一2400万人;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大致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一1000万个;这样,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在1200万-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2009年高校毕业生为611万人,2010年为652万人,2011年激增为758万人,2012-2015年每年持续在700万人以上,整个“十二五”期间,总共将有超过350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同时,每年还有中职毕业生约600万人,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约200万人,农转非约250万人,复转军人约50万人,下岗失业职工也有相当数量。再有一个十分庞大的就业群体就是农民工,每年大致有1.5亿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可达1.7亿人。

第 121 题 解决我国就业难题的主要途径有( )。

A.降低劳动力的供给

B.降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弹性系数

C.促进经济增长

D.提高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弹性系数


正确答案:CD
在可以预见的相当的长时期内,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总量是不可能降低的,反还会进一步提高,故A项错误。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弹性系数越高,说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越多,反之越低。因此B项错误。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D。

第7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
资料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

A.公司类经济组织就业人员超过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
B.城镇就业人员高于农村就业人员
C.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约为3553万人
D.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幅增加

答案:D
解析:
A项,由最后一段数据可知,公司类经济组织就业人员没有超过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错误;
B项,由第一段可知,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小于50%,所以城镇就业人员低于农村就业人员,错误;
C项,由最后一段可知,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3553=6236万人,错误;
D项,由最后一段可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幅增加,正确。
综上,选择D项。

第8题:

2013年-2018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都在1300万人以上。()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9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 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 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 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 708万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城镇私营个体就 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 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
资料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


A.公司类经济组织就业人员超过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
B.城镇就业人员高于农村就业人员
C.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约为3553万人
D.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幅增加

答案:D
解析:
。解析=A项,由最后一段数据可知,公司类经济组织就业人员没有超过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 就业人员,错误;
B项,由第一段可知,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小于50%,所以城镇就业人员低于农村就业人员,错误;
C项,由最后一段可知,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3553=6236万人,错误;D项,由最后一段可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幅增加,正确。
综上,选择D项。

第10题:

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人,就业人数为900万人,失业人数100万人,那么,该国的劳动力为()万人。

A:2000
B:1000
C:900
D:800

答案:B
解析:
劳动力为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的加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