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专利法是在专利局成立之后颁布并开始实施的。

题目

我国的专利法是在专利局成立之后颁布并开始实施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家专利局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制订《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行为属于特别授权立法。 ( )


正确答案:√

第2题:

()不是我国70年代颁布的法规。

A、《专利法》

B、《商标法》

C、《教师法》


参考答案:C

第3题:

专利权人依照专利法规定,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在专利权有效期内逐年应向专利局缴纳的费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2002年,《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开始在我国推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


正确答案:×
1995年原国务院证券委发布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在此我国推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第5题:

专利权人欲放弃其专利权,那么,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可以( )

A.提出放弃专利权的声明,由专利局登记和公告

B.提出放弃专利权的书面声明,由专利局登记和公告

C.提出放弃专利权的口头声明,由专利局登记和公告

D.提出放弃专利权的书面声明,由专利局批准并公告


参考答案:B

第6题:

我国《专利法》于1984年颁布,并于1990年作出了修改。


参考答案:错

第7题: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年,无正当理由没有实施其专利发明,专利局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该项专利的强制许可

A、1

B、2

C、3

D、5


参考答案:C

第8题:

“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我国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3年拟定,1904年1月颁布执行的“癸卯学制”。

第9题:

下列各项中,对中国专利法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专利法由国民政府于1944年公布

B、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虽然颁布了一些有关专利权的条例,但并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C、1978年,国家开始研究在中国建立专利制度的必要性,1980年中国专利局成立,负责起草专利法

D、1993年专利法获得通过,并于3月20日公布


标准答案:D

第10题: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教育目的,指出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并说明应如何实施教育目的。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在字面上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主要表现在: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人,绝不应是剥削者和寄生虫,人人都应以劳动为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就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但这里所说的劳动者既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也包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把劳动者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者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教育目的的另一构成部分是培养规格问题,即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按什么方向培养人,这是教育目的的又一个构成要素。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对于教育目的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首先实施教育目的,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①创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庞杂的信息世界,能够进行有效的筛选,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独立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
②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直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以致用不仅是巩固知识学习的需要,更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③开放思维,即要改变单一的思维参照标准,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具有高度的宽容精神、开放胸怀,敢于接纳新生事物,特别是要具有在国际视野中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④崇高理想、创造精神和开放的胸怀只有和崇高的理想相结合才有方向。未来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不仅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精神和开放思想,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为国家、社会的美好前途奋斗的精神。
(2)教育目的的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的,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来确立。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化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②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或领域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教育,有重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所分工,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成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任务,都应是德育兼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者。
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或平面发展。不同个体所处环境不同,具有的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也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全面发展的人才终究要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就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如果不管不同教育的性质和实际,一味片面强调划一的全面发展,反而会葬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