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主寄生的锈菌和系统侵染与局部性侵染的黑粉菌为害寄主植物的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题目

转主寄生的锈菌和系统侵染与局部性侵染的黑粉菌为害寄主植物的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不包括()。

  • A、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 B、病原物的传播
  • C、植物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 D、寄主植物的发病

正确答案:D

第2题:

简述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各自特点


正确答案: 1、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第3题:

()的病原物多为系统侵染或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下部分。

A.初侵染

B.再侵染

C.单年流行病害

D.积年流行病害


参考答案:D

第4题:

锈菌与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有哪些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⑴、锈病症状多在发病部位出现铁锈色的夏孢子堆;
⑵、黑粉菌症状为产生许多黑色粉状冬孢子。

第5题: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正确答案: A.非侵染性病害可以为病原生物开辟侵入途径
B.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
C.侵染性病害消弱了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第6题:

锈菌与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有哪些主要特征?与它们的生物学性状有哪些联系?


正确答案: 锈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属部侵染,在病斑表面往往形成称作锈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为锈病,常引起农作物的严重损失。有的锈菌是单主寄生的,即在—种寄主植物上生活就可以完成生活史;有的是转主寄生的,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许多锈菌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一个完整的生活史最多的可以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如禾柄锈菌。柄锈菌属为害许多不同科的高等植物,许多重要的禾谷类锈病是由此属锈菌引起的,如麦类秆锈病(P.graminis)、小麦条锈病(P.striiformis)和小麦叶锈病(P.reconditef.sptritici)等。
黑粉属是主要为害种子植物,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上为害较多。黑粉菌多半引起全株性侵染,也有属部性侵染的。在寄主的花期、菌期和生长期均可侵入。为害寄主植物时,通常在发病部位形成黑色粉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作黑粉病。

第7题:

简述非侵染性病原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


正确答案: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A.成片发生,比较均匀
B.不能够传染蔓延
C.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特点:
A.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
B.能够传染蔓延
C.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第8题: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分布普遍,危害严重;
2没有病症,通常是全株性的。初期表现多为黄化、花叶、枯斑、畸形、落花、落果等;
3田间分布往往成片,与一定的特殊环境相关联4发生的时间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第9题: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因素有哪些?怎样防止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正确答案: ①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水份失调。温度不适宜,有毒物质的污染。
②防止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首先要确定病害的种类及发病的因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如是营养缺乏症,即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大气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要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源的措施,对局部枝条的危害可采取修枝或移植其它地区,同时选育抗污染品种,土壤水份过多则要进行排涝,防止暴晒,在干旱地区及干旱气候条件下,应加强土壤保水措施及加强灌溉。总之非侵染性病害的鉴别及防治是复杂的,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10题: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在发生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侵染性病害能相互传染,有浸染过程,田园常出现中心病株,有从点到面逐渐扩展的过程;非侵染性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没有侵染过程,常大面积发生,全株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