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番茄晚疫病可用()进行防治。

题目

防治番茄晚疫病可用()进行防治。

  • A、甲霜灵
  • B、普力克
  • C、链霉素
  • D、病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防治?


正确答案: 对于晚疫病的化学药剂防治来说,首先在马铃薯的现蕾期至开花初期,根据天气情况确定首次喷药的时间,如果天气多雨潮湿,建议早些用药。
1)首次喷施保护剂,常用的效果较好的为75%的代森锰锌水分散剂(河北双吉化工生产),亩用量180~200克,安泰生(主要成分为丙森锌,德国拜尔公司生产),这两种药主要是保护剂,适于晚疫病未发生或发病初期使用;
2)银法利、杜帮克露、阿米西达,这几种主要是内吸性杀菌剂,适于晚疫病发生之后使用。例如在晚疫病发生初期使用72%双脲锰锌(进口为克露)500~700倍液,间隔7d连喷2次,10d后用银法利75mL/亩,间隔10d,连喷2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好,晚疫病严重时银法利的浓度可以加大到100mL/亩;
3)另外注意几种药剂(主要指内吸性杀菌剂,保护剂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在一个生产季节最好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在赵光农场晚疫病防治方案中使用的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的防病效果远不如水分散剂。

第2题:

番茄晚疫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正确答案: 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1、症状主要危害叶和果实,也能侵害茎部。一般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病势发展迅速。在叶背面,病斑的病、健部交界处有一圈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斑可由叶片迅速向茎蔓延,在接近叶柄处的茎部呈黑褐色腐烂,造成植株上部萎蔫或折断。茎上病斑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有较明显的白色霉状物。果实上的病班呈不规则的灰绿色水渍状硬斑块,以后变为褐色或黑褐色,云纹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少量白色霉状物。病果质地硬实,不软腐。
2、防治方法采用种植抗病品种,消灭中心病株,改进栽培技术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选栽株形直立,叶片厚小,茸毛多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大棚要加强放风,合理施肥和灌水,保持植物健壮,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药封锁包围,病株增多时要全田普遍防治。常用药剂:72.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第3题: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策略是()

A、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

B、嫁接防病

C、药剂防治为主

D、土壤消毒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番茄病害中属于生理性病害的是()。

  • A、番茄脐腐病;
  • B、番茄青枯病;
  • C、番茄晚疫病;
  • D、番茄灰霉病。

正确答案:A

第5题:

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症状有何不同,各自用什么药剂或配方来防治效果最好。


正确答案: 早疫病:侵染叶、茎、果实各个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感病。病害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深褐色同心轮纹,外缘有黄色或晕圈。茎叶分枝处或果实发病,病斑为椭圆形,稍凹陷,也有深褐色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
晚疫病:主要为害番茄的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周围与健组织交界处为浅绿色,病斑背面病部为叶脉深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健交界处长出白色霉层。青果易受害,近果柄处形成油渍状,病斑处较硬。潮湿时长出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第6题:

春秋大棚番茄晚疫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晚疫病首先要控制好温湿度,尽量降低棚内温湿度,白天控制在26-30℃,夜间控制在20-24℃,为降低棚温可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
为降低棚内湿度,在南北棚门处吊上沙网门使风形成对流,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其次是药剂防治:用72.2%普利克水剂、72%克霜氰、64%杀毒矾或72%杜邦克露600-800倍喷雾。

第7题:

番茄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消毒,主要是为了防治番茄()。防止番茄秧苗和植株徒长,可用()进行化控。


正确答案:病毒病;多效唑或矮壮素

第8题:

嘧霉胺可用于防治()

A、番茄灰霉病

B、草莓白汾病

C、黄瓜白汾病

D、黄瓜霜霉病


参考答案:A

第9题:

怎样识别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


正确答案: 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花、果,亦可为害叶片与茎。幼果染病较重,柱头和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转移。果实多从果柄处向果面扩展。致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实脱落,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渍状,浅褐色,有不明显的深浅相间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灰霉,叶片枯死。茎染病,产生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展成长椭圆形,潮湿时,表面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叶霉病:成株期叶片发病,从病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初始在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后在叶背面长出霉层,初为灰白色,后成灰紫色或带有绿褐色的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密集、发黄、向内卷曲,最后干枯,提早脱落;
晚疫病:茎、叶和果实都可以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幼苗期发病,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很快向叶柄和茎部扩展,叶腋处病斑黑褐色,常造成幼苗萎蔫倒伏,空气相对湿度大时病部边缘产生稀疏白色霉层。成株期多从下部叶片发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健交界处界限不明显,病斑上无轮纹,高湿时,叶背沿病斑外缘产生白色霉状物,天气干燥时病叶呈绿褐色,继之变暗褐色;
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浸状变暗褐色,后呈黑褐色,稍凹陷,组织变软,植株萎蔫或由病部折断。果实受害,青果一侧发生界限不明显的暗绿色油渍状病斑,油渍状渐变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稍凹陷,病部呈不规则云纹扩展状,病果质地较硬而不软腐,潮湿时边缘生有白霉层;
早疫病:叶片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呈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青果染病始于果蒂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凹陷,后期果实开裂,密生黑色霉层,早红。

第10题:

简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的意义和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防治策略是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消灭中心病株,结合病情预报全面喷药保护。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严格选用无病种薯对晚疫病起着重要作用。建立无病种薯田,无病留种田应与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减少病原菌传播侵染的机会,并严格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在收获时应进行严格挑选,选取表面光滑、无病斑和无损伤的薯块留种用,晾晒数日后单收、单藏等。在播种催芽和切块时还应仔细检查,彻底清除遗漏的病薯,剔除的病薯要集中处理。
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高燥、沙性较强的或排水好的地块种植马铃薯。适时早播,不宜过密。合理使用氮肥,增施钾肥,保持植株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合理灌溉,结薯后增加培土成高垄,减少薯块受侵染。及时清理中心病株或栽除病叶,及时深埋或烧毁。
4.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药,尤其是在中心病株的附近。防治晚疫病有效药剂有:47%加瑞农、72%克露等。为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几种药剂轮换使用,或将内吸性和保护性制剂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