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题目

简述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选择以下哪些药剂?()

  • A、井冈霉素
  • B、氟环唑
  • C、链霉素
  • D、噻呋酰胺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防治水稻纹枯病最佳的药剂是()。

  • A、井岗霉素
  • B、波尔多液
  • C、多菌灵
  • D、托布津

正确答案:A

第3题:

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正确答案: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施肥;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化学防治措施:(1)播前拌种:用立克秀(或井岗霉素、三唑酮)等药剂拌种;(2)适期防治:在小麦分蘖末期、田间病株率10-15%时,用井岗霉素及其复配剂进行喷雾防治。

第4题:

简述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正确答案: 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施肥;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合理浇水。
化学防治措施:
(1)播前拌种:用立克秀(或井岗霉素、三唑酮)等药剂拌种;
(2)适期防治:在小麦分蘖末期、田间病株率10-15%时,用井岗霉素及其复配剂进行喷雾防治。

第5题:

三环唑和富士一号可有效防治()。

  • A、水稻纹枯病
  • B、水稻细菌性病害
  • C、稻瘟病
  • D、稻粒黑粉病

正确答案:C

第6题: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可用来防治水稻纹枯病。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合理地水肥管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栽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水稻的抗病性和通过影响田间小气候而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因而,改进栽培管理措施,特别是合理施肥,控制灌溉水对稻瘟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①施肥。偏施氮肥会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游离态氮和酰氨态氮含量增加,硅化程度减弱,增加外渗物中铵含量,引起植株徒长、组织柔软、叶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浓绿、无效分蘖增多,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同时,氮肥施用不当,易引起稻株早衰,至幼穗形成期,往往发生根系腐烂现象,降低稻株生活力,增加感病机会,加重发病程度。绿肥用量过多,常引起稻株后期猛长,发病严重。土壤沙性重、土层薄,保肥能力差,土温易增高,肥料分解快,会引起稻株徒长,降低抗病力。追肥过迟,造成后期氮素过多,引起水稻贪青,抽穗不整齐,往往诱发穗颈瘟。施用迟效性肥料或土杂肥比单独施速效性化肥发病轻。施肥与发病的关系还受品种影响,耐肥抗病品种,在用肥量增加和不同施肥方法下病害变幅小,而不耐肥的感病品种则正相反。
②灌溉。长期深灌的稻田、冷浸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的黄黏土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高,土中嫌气微生物产生大量H2S、CO2及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使根系不能良好生长,甚至引起稻根变黑腐烂,影响根系呼吸作用和减弱吸收养分的能力,影响稻株的氮、碳代谢,降低蒸腾作用和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使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与运输减少,减弱叶片表皮细胞的硅质化,致使水稻抗病力降低。但田间水分不足(如旱秧田、漏水田)也影响稻株的正常发育,蒸腾作用减弱,减少对硅酸盐的吸收和运转,降低稻株组织的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第8题:

水稻秧田主要防治的病害是()。

A.立枯病

B.纹枯病


正确答案:A

第9题: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策略是()。

  • A、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 B、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以栽培措施
  • C、加强肥水管理
  • D、种子处理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水稻纹枯病主要症状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防治?


正确答案: 1、症状:
该病一般在分蘖期到抽穗期盛发,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的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淡褐色到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浸状半透明。以后病斑逐渐增多,相互连成一片不规则的云纹,向稻株上部发展。病部表面可形成由菌丝集结交织成的菌核。
2、防治:
(1)打捞菌核:应在灌水整田栽培前,捞去下风头田边、田角水面的浪渣,烧毁或深埋,可消灭大量菌核。
(2)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灌排做到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湿润长穗。
(3)药剂防治:常用药剂为井岗霉素50单位溶液,即5万单位的商品加水1000倍液喷雾;
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