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几种运行机制有哪些?

题目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几种运行机制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二)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三)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
(四)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五)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2)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3)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的运行机制
(4)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5)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第2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成果产出→←成果传播→←成果采纳→←(代表传播与反馈)

第3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运行机制包括( )个三结合加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

A.三个

B.五个

C.四个

D.二个


正确答案:C

第4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正确答案: 1.高质量和熟化的成果
2.政策环境和资金投入能力
3.健全的联结和运行机制

第5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①产业化项目的局限;
②技术可控性差;
③难以跟国际科技产业化的步伐;
④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拉力相对较弱。

第6题:

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运行机制包括()个三结合加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

  • A、三个
  • B、五个
  • C、四个
  • D、二个

正确答案:C

第7题:

我国常见的转化运行机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1.以推广项目为合作推广形式,重点推广项目组织由科研、教学、推广三方面单位科技人员参加的协作组共同进行成果推广。
2.以生产指标为主线的集团承包形式,组织有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基层推广人员、农用物资供应部门、地方行政领导组成的承包集团,联合承包地区各年度的生产任务指标。
3.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联合攻关的形式,农业推广部门和生产部门根据生产需要针对一些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邀请科研、教学部门联合攻关。
4.推广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单位形式。各级推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建立以科研、教学部门为技术依托单位,引进人才和技术。
5.聘请顾问为主的技术服务形式。农业部门聘请由教学科研单位专家、教授组成的顾问团,在生产关键阶段进行考察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咨询的服务,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2)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分为两种形式:科技攻关联合体
集团承包服务体。
这种运行机制,由于有了行政组织的干预,易于把物质投入的基础作用,技术人员的桥梁作用有机地协调起来。真正实现政技物三结合,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有利于科技措施的落实。也便于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领导,促进了农业推广和农业的发展。
由国家科技部下达的河南省人民政府承担的国家“九五”重中之重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就是采用的技政物三结合运行机制。
(3)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农业产品的商品率也越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从事经营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自给,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走产业化、规模化的路子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此种机制可分为四类:
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领域:
例如:如哈慈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山东寿光、诸城两市建立的SOD番茄、太空椒等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属此类。
第二类一些作物果蔬菜类加工企业,建立的生产基地
如新亚龙集团在山东阳信县建立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
第三类育种单位建立的良种繁育基地。
如天津市黄瓜研究在天津的武清区,山东宁阳县和河北的定州市建立的黄瓜良种制种基地。
第四类是农业推广人员以原工作单位为依托而成立的多种联合公司。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
(4)经营咨询、技术推广、经营服务三结合运行机制
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客观要求和必须趋势。它在农业推广部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的探讨中产生,农业推广机构将种子、苗木、农药或动物疫苗、饲料等物化类成果,给合当地环境与生产条件,制定出所推广物化技术的规格、型号,以经营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跟踪进行配套的综合服务,解答农民各种咨询,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管理操作方法。同时推广机构可以增强自身推广的活力和实力,使推广机构具备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能。

第8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并写出正确的定义。


正确答案: (1)推广度:单项技术的推广程度,某项技术在实际中的分布状况。
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
凡一项农业应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度等于或超过指标20%,则判定该技术成果已推广。凡一项农业管理技术的推广度等于或超过50%,则判定该项软科学技术已被推广。
(2)推广率:评价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程度指标
广率=已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数/总成果数×100
3)推广指数:综合反映推广技术状况的指标
推广指数=(推广率×推广度)
(4)产投比:衡量科技成果效益的指标
投比=科技总产出/科技总投入
(5)转化率:表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包括转化周期数和转化成果数。
a─成果数 t──正常转化周期 a0──实际转化成果数t0──实际转化周期R=a0 t÷a t0×100
a0、t0不确定的变量a、t确定的变量
a0≤a t0≥t
如果t0≤t话,说明成果转化没有按正常的周期推广
转化周期:从成果鉴定日起到成果在生产上普及应用为止的时间
转化成果数:有多少实际成果在生产上转化应用。
(6)平均推广速度:评价推广效率的指标
平均推广速度=推广度/成果使用年限
(7)新增总产值: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的直观指标
新增总产值=新增单产值×有效推广面积×0.7(缩值系数)
(8)新增纯收益:反映科技成果的经济指标
新增纯收益=新增总产值-新增生产费用-新增推广费用
(9)科技总投入:评价产生科技成果的成本指标
科技总投入=包括科研费+推广费+新增生产费
(10)平均纯收益:反映成果使用年限内的平均年纯收益
平均纯收益=新增纯收益/成果使用年限

第9题:

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一、衡量成果质量通常有五项标准:即成果的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实用性。
1、成果的创新性是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
2、成果的成熟性是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
3、成果的效益性是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
4、成果的适应性是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
5、成果的实用性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
二、在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中,有的商品化程度高,转化快,容易被推广应用,甚至是“不推自广”的态势,并且采用率高,应用范围广,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而有的却不容易转化,推而不广,甚至会造成损失。究其原因,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问题。那些本身质量不高的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有难度的。所以说,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第10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运行机制包括()个三结合加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

  • A、三个
  • B、五个
  • C、四个
  • D、二个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