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题目

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 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
  • 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 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 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董仲舒的观点有倾向于民的意思,即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结合选项可知B项符合题意。而其余A、C、D三项表述错误或与题意不相符。

第2题:

《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A.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D.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答案:D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3题: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内容是()

A.君权神授,法自君出

B.“三纲五常”的立法、司法原则

C.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

D.“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


参考答案:A, B, C, D

第4题:

道家学说的主要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 B、小国寡民
  • C、为国以礼
  • D、以法治国
  • E、为政以德

正确答案:A,B

第5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正确答案:B

第6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答案】B。
【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民贵君轻”.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有涉及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并没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第7题:

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

  • A、孔子创立儒学
  • B、百家争鸣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理学的出现

正确答案:B

第8题:

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

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B

第9题:

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 B、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 C、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 D、顾炎武发展儒学义利观,提倡经世致用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


正确答案:孟子;亚圣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