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方志学取得了怎么样的进步?

题目

宋代方志学取得了怎么样的进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宋代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这之中,以周应合的贡献为最大。在宋代诸多方志学家中,以他提出的方志理论最为完整。


参考答案:方志学

第2题:

宋代方志学取得了怎么样的进步?


参考答案:

1)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成为宋元方志的直接渊源;
2)周应合《建康志》,卷首《修志本末》为南宋方志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宋代方志的编修走向成熟和繁荣,方志体例逐渐完善并趋于定型,方志数量多,方志学成熟于南宋。取得的进步:
①明确提出编修方志的目的和作用是‘存教化,识典章’
②认识到方志性质是地方史,内容包括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因而注意按史法修志;
③坚持详今略古的修志原则,重视调查搜访地方文献和当今材料;
④确定了方志的完整体例,即把志书分为纪、图、表、志、传五部分;
⑤确立了设置机构以及专家修志的编纂要求和具体步骤。


第3题:

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福建方志,是宋代的()。

A、《三山志》

B、《仙溪志》

C、《临汀志》

D、《闽都记》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怎么样?


正确答案: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讲述市场经济是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资源配置的,它是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学、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既包括价格管制、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政策理论组成。 与公共经济学的几个连接点:
① 与价格管制、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政策理论连接;
② 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作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研究其行为的最优化;
③ 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在某种意义上,公共经济学把税收看成是政府的成本和价格,通过对财政收支的研究来弄清楚纳税人的每一笔税金是否实现了最大化,政府的每一笔开支是否实现了最大化。
④ 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也在公共经济学中有广泛使用。如个量分析;需求与供给理论、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

第5题:

近年来我国在保险功能发挥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


答案:
解析:
近年来我国在保险功能发挥方面取得的主要进步包括:
(1)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功能;
(2)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日益明显;
(3)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逐步得到人们的认识。

第6题:

分子生物学是怎么样产生的?


参考答案:

本世纪以来,农业、医疗业等发展的实践,要求生物学从宏观定性的考察进入它的微观定量探索领域。
1909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提出基因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了生物化学。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细菌学、病毒学等的相互渗透中,获得了关于基因本质和信息在基因中的存储方法等的基本知识,开始了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遗传、代谢、免疫等生命功能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诞生了一门新的科学---分子生物学。


第7题: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


答案:对
解析:

第8题:

()的完备与记载内容的丰富,是宋代方志发展的主要标志。


参考答案:志书体例

第9题:

项士元对经学、史学、文学、教育学、新闻学、金石学、方志学、目录学、民俗学等很多领域都有研究,著作众多,总计达()余种。

  • A、50
  • B、110
  • C、210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简述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


正确答案: 因方志而有“方志学”。方志学是在修志实践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理论见解。
我国的修志工作早有丰富的经验,但在清代以前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清代修志进入极盛阶段,不少著名学者参与其事,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对如何修志产生了一系列看法,因而使方志学很快建立和发展起来。它的代表人物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他的史学论著《文史通义》,主张史学经世,揭露时弊。他曾主撰《永清县志》、《和州志》和《湖北通志》等,对撰修方志有深刻见解。
由于对方志的性质、内容和作用有不同的理解,清代的方志学形成两大派别: 一、历史派,以章学诚为代表,主张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志属信史”。为此,章学诚为编修地方志创立了“三书”体例,即“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历史派注重历史,志书内容比较详尽,材料大量采用官府档案,因此史料价值极高。
二、地理派,以戴震、洪亮吉为代表,主张方志要记述地理状况。戴震认为“古今沿革,作志首以为重”,“夫志以考地理,但悉心于地理沿革”;洪亮吉也主张“一方之志,沿革最要”。一般来说,地理派的志书不重视历史文献,除地理部分外,人物、职官等项记载都比较简略。
历史派和地理派各有特色,但以历史派的理论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