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亡国亡天下”之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

题目

()提出了“亡国亡天下”之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A、黄宗羲
  • B、王夫之
  • C、顾炎武
  • D、孙奇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孔子认为应当用仁义礼乐治天下,反对用武力和战争来统治天下,所以,孔子重礼而轻武。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出自()。

  • A、《论语》
  • B、《周易•系辞上传》
  • C、《庄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B

第3题:

顾炎武把国和天下严格分为两个概念,他认为:改朝换代是皇帝一家一姓的灭亡,是()。

  • A、亡国
  • B、亡天下
  • C、败国亡家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第4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 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
  • 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正确答案:B

第5题: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

  • A、黄宗羲
  • B、顾炎武
  • C、王夫之
  • D、梁启超

正确答案:B

第6题:

南北两国亡国的时间分别是?


正确答案:公元前586和公元前722年

第7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正确答案:C

第8题:

四川保路同志会入会者认定(),必须拼死反抗,保路运动迅速向全*省蔓延。

  • A、借款保路
  • B、借款筑路
  • C、借款亡路,路亡国亡
  • D、借款亡国

正确答案:C

第9题: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 A、1937年的七七事变
  • B、1912年的清朝建立
  • C、1927年,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
  • D、1644年的明朝灭亡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