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配第的价值理论。

题目

简述配第的价值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


参考答案:

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配第把地租归结为农业工人生产的全部剩余产品,即全部农产品中扣除工资和种子等生产费用以后余下的由剩余劳动体现的剩余产品。


第2题:

简述配第的自然价格论、劳动价值论。


参考答案:

这是配第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在这方面,配第把以前出现的有关零散见解构成了整体,从而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基础。他也因此成为劳动价值论的奠基人之一。
1、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以及“真正的市场”;
2、配第已说明了商品价值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3、他感到创造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有区别,这样,他就把生产金银的劳动从其他具体劳动中分离出来了;
4、配第的劳动价值的缺点和错误:
(1)他没有科学的价值概念,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混在一起;
(2)他没有把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始终一贯坚持下去;
(3)由于配第没有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当他发现表现价值的劳动与表现使用价值的劳动之间有矛盾时,就试图从土地和劳动二者之中寻找一种等价和等式关系,以便单独用土地或单独用劳动来表示任何一种东西的价值,从而,最后寻找到一种稳定不变的外在价值尺度。


第3题:

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不同产业之间收入差距会推动劳动力向更高的部门转移。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小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第4题:

威廉·配第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最早提出()

  • A、国家职能理论
  • B、劳动决定价值学说
  • C、分配理论
  • D、资源和劳动力利用学说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配第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
配第关于价值问题的论述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基础。〔进一步说明〕(1)配第通过划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指出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量(或“自然价格”),并把劳动时间的耗费作为商品价格比较的基础。(2)他最先认识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并认为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3)他认为只有生产金银的劳动才真正创造价值,生产其它商品的劳动只是在与生产金银的劳动相交换时才表现为价值,这表明他感到了创造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有区别的。

第6题:

地租论是威廉·配第分配论的基础,也是其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简述威廉配第的自然价格论。


参考答案:配第的自然价格论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基础。他接受了霍布斯“劳动是财富源泉”的观点,但是还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他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由此把劳动引向财富,并进一步引向价值论,认为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劳动。
1.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以及“真正的市场价格”。“自然价格”基本相当于价值,它是市场就爱个的背后基础。“政治价格”是指受供求影响而波动的在市场上直接实现的交换价值,也就是用货币表现的市场价格。
2.配第说明了商品价值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并且认为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3.他也认识到创造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有区别:他认为只有生产金银的劳动才真正创造价值,生产其他商品的劳动只有与生产金银的劳动相交换时,才表现为价值。
4配第的劳动价值论的缺点和错误1他没有科学的价值概念,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混在一起2他没有把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始终一贯的坚持下去3由于配第没有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最后他寻找到一种稳定不变的外在价值尺度。

第8题:

简述配第的价值理论。


参考答案:

在寻求商品交换的规律性时,配第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政治价格指经常发生涨落的市场价格。他并且指出,自然价格是这种涨落的中心。自然价格由劳动,或者说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决定。他用不同商品的等量劳动时间说明交换的等价性基础。他还提出商品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配第的价值论不是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在他看来,任何物品都是由土地和劳动生产的,所以二者都是价值的源泉和尺度。对配第而言,政治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考虑,是怎样确定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等价关系,以便用其中的一个来独自表示任何事物的价值。但二者之间是不能相互比较的。配第把土地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用土地产品和劳动产品能兑现成一个共同的衡量单位联系起来,此共同的单位是:“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天的食物,而不是一天的劳动,乃是衡量价值的共同尺度”。


第9题:

19世纪50年代以前主张劳动价值理论的经济学家包括()

  • A、斯密、李嘉图、萨伊、西斯蒙第
  • B、配第、斯密、巴师夏、西尼尔
  • C、配第、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
  • D、魁奈、斯密、李嘉图、巴师夏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法则,霍夫曼定律,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


正确答案:配第:
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他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如果将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成为霍夫曼系数,霍夫曼定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刘易斯:认为整个经济是由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组成,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加速经济发展。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了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化分为六个阶段。
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