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无用论

题目

杜威的教育无用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 杜威和赫尔巴特

C. 赫尔巴特和杜威

D. 夸美纽斯和杜威


正确答案:C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他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等。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

第2题:

论述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杜威赞同“儿童中心”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科目本位”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时候,教师并不能采取“放手”的政策,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第3题:

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募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扣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夕、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第4题: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教育无用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主要影响 因素这一知识点。题目中的名言体现的是遗传 决定论。

第5题:

美国现代派教育家杜威把自己的主张比作教育领域的一次“天文学革命”,意思是()。

A.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小宇宙”,杜威则主张学生是“小宇宙”。

B.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太阳”,杜威则主张学生是“太阳”。

C.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小宇宙”,杜威则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小宇宙”。

D.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太阳”,杜威则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太阳”。


正确答案:D

第6题:

阐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因此从广义上讲教育就是社会生活的延续,教育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儿童生活本身即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因此教育的内容应与儿童相关的生活经验,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着重培养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第7题:

简要回答杜威关于幼儿教育的观点,并评价杜威幼儿教育思想的合理之处与不足。


参考答案:(一)论幼儿期的重要性
杜威明确指出,幼儿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内,为人生的事业、爱好、习惯等方面打下基础,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发展,因此应该重视对这个阶段儿童的研究和教育。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要从一出生就开始,他强调了人生最初几年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最初的学习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论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杜威提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内容是游戏活动。杜威认为是、儿童是非常喜爱游戏的,因为游戏最能体现其活动本能。他指出游戏也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促进儿童道德和智力的成长。因此他要求教育者要为儿童的游戏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儿童本能生长。
关于游戏内容,杜威指出,为儿童安排的游戏应该符合儿童的本能和兴趣需要,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
除了游戏以外,杜威还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组织其他活动课程,如折纸、照料植物、讲故事、唱歌、戏剧表演、制作玩具等。杜威还对幼儿的文化学习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并不完全反对幼儿学习书写和阅读,但是他强调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施教,反对过早地让幼儿学习文化、过多地占用儿童宝贵的时间。杜威的这一观点是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偏重智育的倾向而提出来的,他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有其积极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8题:

杜威是__________教育的代表。


正确答案:
进步主义(或现代)

第9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在做中学”,注重实效.

第10题: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答案:错
解析:
观点错误。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的 没有什么目的。杜威的原意是教育除自身之外 无目的,教育无目的说是个简略的说法,教育当 然有它的目的。 杜威区分了两种教育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内 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反对外在 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外在的教 育目的不能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固定的目的 呆板僵化,不具灵活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具体 情况;终极的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因为世 界是变动不居的。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在的 目的,他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 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我们探讨教育的目 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 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我们整个教育观点不允许 这样做。”“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 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