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贯彻落实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稳健政策的内涵

题目

2011年贯彻落实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稳健政策的内涵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稳健货币政策中“稳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稳健体现的是对货币政策的原则性规定

B.稳健指的是一种指导思想、方针、和理念

C.稳健强调的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D.稳健是针对货币政策具体操作的一种提法


参考答案:D

第2题:

2012年12月1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对我国未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描述 是( )。
A.积极财政政策和积极货币政策
B.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C.稳健财政政策和积极货币政策
D.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答案:D
解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继续实施积极 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第3题:

关于我国2011年新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B.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C.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D.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A[解析] 2010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A为正确选项。

第4题: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一方面,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规模;
另一方面通过取消贷款额度限制和下调利率,刺激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力图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以带动就业增加。

第5题:

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公议指出。2019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 )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正确把握2019年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A.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B.私营企业和高新企业
C.高新企业和小微企业
D.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

答案:A
解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6题:

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为()。

A.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B.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C.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D.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答案:D

第7题:

从2011年开始,我国实行( )。

A.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B.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C.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D.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由于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影响,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造成我国经济在“十二五”之初,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形势,这对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从2011年起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8题:

2008年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为了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央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行()。

A.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B.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C.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D.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B
2008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9题:

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答案:
解析:
(1)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在我国货币政策管理中,中央银行是以比较平稳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来实现稳键的货币政策操作的。从一般货而理论看,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有两种不同的操控手段:恒定与权变。前者认为,只要货币供应量保持固定增长率,公众就会作出合理预期,从而使物价收敛于稳定。后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应随经济的变动,由集行随时调节。前者的缺点是过干僵硬,在现实中几乎无法运行;后者则因政策制定者预测的主观性与公众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的冲突而受到挑战。因此,不少国家采用预先公布货币供应量增长区间的方式进答润我。在我国,也有人认为控制货币供应量不是好的货币控制手段,应以利率作为调控的中间目标。其贵,我国的利率还处于管制阶段,企业还处于对利革不敏感时期。在这种条件下,央行放弃对货币供应最的调控,转面用调整利率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重要的不是经济速度而是经济转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从追求增长速度转向重视增长质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聚增长;从外生性增长转向内生性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是理解为什么要坚持稳键中性货币政策的关键。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高选增长,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中同国际收支顺差表现为经常账户顺差,经常账户顺差表现为进出口贸易顺差,持续而巨大的贸易顺差使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然面,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受传统产业结构约束,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出口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主要是价格竞争力。汇率是出口产品的价格,汇率稳定关系到出口增长;出口增长关系到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为了维护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央银行以购汇的方式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银行购买的外汇用美元表示就是外汇储备,用人民币表示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被动较快增长,就意味着贷币供给量较快增长。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中国国际收支逐步实现再平衡。进出口贸易顺差依然存在,但顺差收窄。也就是说,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外汇大量流入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从理论上讲,中央银行可以减少购汇、减少基础货币投放。但受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时间货币政策在实施上稳健略偏宽松。在中国索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国际收支从不平衡走向再平衡),尤其是在经济放缓的环境中,为了切实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必须回归稳健中性。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如果我们为了应对结构和体制问题而一味加大总量刺激,不仅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可能饮格

第10题:

简述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涵。


正确答案: (1)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仍然决定,2006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有扩张、紧缩和中性之分,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很难归于其中的任何一类。从实际运作来看,“稳健”体现的是对货币政策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和对总体趋势的把握,是一种指导思想、方针和理念,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而不是具体针对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且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
(2)经过多年的实践,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内涵:
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从具体运作来看,主要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努力实现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