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核电厂厂址的安全性如何?

题目

简述我国核电厂厂址的安全性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国际社会对我国核电的安全性是如何评价的?


正确答案: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支持开放和透明,有效应对核电在加快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积极推进中国核电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等机构多次对中国核电发展及监管状况进行同行评估,对我国核电发展和监管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肯定。
2010年、WANO的统计结果显示,大亚湾基地36项指标中有22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他14项为良好水平,其他核电厂的指标也总体较好。2010年7月,IAEA组织了20多位来自多个核发达国家的专家,对中国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系统评估(IRRS),IAEA副总干事长参加了这次评估。通过评估,代表团充分肯定了中国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监管体系保障中国核能健康发展充满了信心。并且认为,中国在核电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核安全监管经验,这对亚洲乃至世界新兴核电发展国家加强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都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在成绩的同时,评估团也依据持续改进的原则,提出了完善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议,包括加强立法、完善监管机构建设、加强资源保障、加强能力建设等。总之,国际上对中国核电的安全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中国政府也重视在核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我国核电站机组的运行安全水平。

第2题:

简述我国核电厂的液态流出物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正确答案:我国核动力厂放射性排放量设计目标值不超过《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有关条款中确定的年排放量控制值。营运单位应针对核动力厂厂址的环境特征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工艺技术水平,遵循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原则,向审管部门定期申请或复核(首次装料前提出申请,以后每隔5年复核一次)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申请的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不得高于放射性排放量设计目标值,并经审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核动力厂的年排放总量应按季和月控制,每个季度的排放总量不应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总量的二分之一,每个月的排放总量不应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若超过,则必须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核动力厂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必须采用槽式排放(槽式排放至少就设置两个相同容量的槽,每个槽都应设有中和设备和流量、浓度检测设备,在排放前必须先经混合均匀,并取样分析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低于排放管理限值时方可排放,在排放期间不再流入新的废液。检测结果超过排放管理除垢 废液返回处理系统再处理,以此来对流出物实施受控排放。)方式,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应实施放射性浓度控制,且浓度控制值应根据最佳可行技术,结合厂址条件和运行经验反馈进行优化,并报部门批准。

第3题:

核电厂厂址地下条件的勘察在厂址评价过程的()是重要的。

  • A、选择阶段
  • B、评定阶段
  • C、运行前和运行阶段
  • D、各个阶段

正确答案:D

第4题:

按核电厂的立地方式,世界各国所选的核电厂厂址大致有()种类型。

  • A、2
  • B、3
  • C、4
  • D、5

正确答案:B

第5题:

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厂厂址进行审查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从安全方面确定核电厂与所选厂址之间的适宜性。

第6题:

简述我国核电厂的设备质量安全是如何保障的?


正确答案:为了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核事故,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国务院制订并发布了《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对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等活动实行监管。根据中国国情,民用核安全设备及相关活动监管包括境内活动单位许可证制度、境外活动单位注册证制度、特种人员(无损检验、焊接)资格管理制度以及进口设备安全检验制度。为更好地落实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监督管理,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参照民用核设施现场监督经验,并结合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特点,逐步建立了民用核安全设备驻厂监督制度。对于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或无损检验中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及时组织技术支持单位或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查与评价,确保设备质量问题在安装前得到妥善处理。

第7题:

核电厂厂址选择应调查研究地区(),并对厂址技术经济进行比较,按相对优劣条件进行排列。

  • A、电网结构
  • B、电力负荷
  • C、厂址条件
  • D、厂址环境
  • E、提出的工程建设设想

正确答案:A,B,C,D,E

第8题:

简述我国政府如何看待拟建内陆核电厂的周边地区政府与公众的反对声音?


正确答案:在当前阶段,公众的接受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充分尊重公众知情权。制定核设施公开制度,明确政府部门和营运单位信息发布的范围、责任和程序。提高公众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阶段中的参与程度。建立长效的核安全教育宣传机制,增强公众对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的了解与信心。完善核安全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应对体系,及时权威发布相关信息,解疑释惑,消除不实信息的误导,维护社会稳定。2012年以来,环保部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开展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众沟通工作,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使得信息公开和公众沟通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通过将《全国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报告》、《核安全规划》的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宣传普及核安全知识,及时消除公众的误解,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9题:

从核安全观点考虑,核电厂厂址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所选厂址以及厂址与设施相互之间的适宜性
  • B、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释放所引起的危害
  • C、保证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不受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 D、将核电厂所受到的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降到尽可能低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核电厂厂址勘察在厂址评定阶段可划分为验证和确认两个阶段。确认阶段为分析和详细设计确定所需要的厂址()。

  • A、类型
  • B、特征
  • C、范围
  • D、条件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