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是()A、18岁的周某犯故意杀人罪B、犯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审判时怀孕C、聋哑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D、17岁的李某犯故意杀人罪

题目

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是()

  • A、18岁的周某犯故意杀人罪
  • B、犯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审判时怀孕
  • C、聋哑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
  • D、17岁的李某犯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是()

A.18岁的周某犯故意杀人罪

B.犯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审判时怀孕

C.聋哑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

D.17岁的李某犯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B, D

第2题:

张某对王某心存怨恨,于是在王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王某食用后被毒死。这时李某到张某家玩,了解情况后,与张某一同将尸体掩埋。后来民警询问李某,李某称自己对王某死亡一事不知情。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包庇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无罪
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遗弃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认定。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事前无通谋的帮助行为,张某、李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应单独定罪处罚。

第3题:

:王某将路人撞伤的行为和后来欲将路人撞死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A.数罪并罚 B.故意杀人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正确答案:B
王某将路人撞伤,不负刑事责任;但后来实施的欲将路人轧死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应以罪行后果最严重的行为论处,即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第4题:

李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李某所用的凶器属于()。

  • A、犯罪客体
  • B、犯罪对象
  • C、犯罪主体
  • D、犯罪工具

正确答案:D

第5题:

甲重金雇用乙杀丙。乙接受雇佣并领取相应费用后为杀人做准备,其间得知丙的势力很大,怕遭到报复而放弃杀丙行为,并退还了其领取的费用。甲构成()。
A故意杀人罪的预备犯 B.故意杀人罪的既遂犯
C.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D.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答案:D
解析:
【详解】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是教唆犯。从本题来看,甲存在杀人的故意,并且重金雇用乙来实施杀人行为,但因为乙后来放弃了杀人行为,最终没有实现甲希望的杀人结果,因此,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甲重金雇用乙来实施杀人行为,属于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行为,因此,甲也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第6题:

李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李某所用的凶器属于()。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D.犯罪工具


参考答案:D

第7题:

张某因犯故意杀人罪和爆炸罪,一审均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张某未上诉,检察机关也未抗诉。最高法院经复核后认为,爆炸罪的死刑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但故意杀人罪死刑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关于此案的处理,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对全案裁定核准死刑
B:裁定核准故意杀人罪死刑判决,并对爆炸罪死刑判决予以改判
C:裁定核准故意杀人罪死刑判决,并撤销爆炸罪的死刑判决,发回重审
D: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答案:A,B,C
解析:
【考点】死刑复核程序【详解】《刑事诉讼法解释》第351条规定,对一人有两罪以上被判处死刑的数罪并罚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判决、裁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认为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据此,对于本案正确的做法是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即选项D是正确做法。本题是选非题,故本题选ABC。

第8题:

王某教唆李某从窗外开枪射击杀死屋内的黄某,但李某把黄某花了10多万元买来的蜡像当成黄某,开了十几枪,导致蜡像完全毁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和李某成立共同犯罪

B.王某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C.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D.王某和李某属于故意杀人未遂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李某,1985年7月生,1999年11月李某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伤害罪 C.抢劫罪 D.运输毒品罪


答案:A,C
解析:
[详解】
李某1985年7月出生,至1999年11月时,他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除了这8种罪之外,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其他罪,不负刑事责任。

第10题:

张某绑架李某,绑架过程中故意伤害李某致其死亡。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 A、故意杀人罪
  • B、过失杀人罪
  • C、绑架罪
  •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